30日在海口喜来登酒店召开的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五届二次会议扩大会议上,众多医药业界人士惊呼,我国医药企业目前已陷入利润逐年下滑、研发投入不足、交易过程失语、贸易保护设障四大困境,直接危及国家战略安全。
利润逐年下滑。医药工业占GDP的比重1995年为2%,2005年为4%,十年翻了一番,工业销售收入以平均15%的速度递增,达到3000亿元。但由于国家连续进行了17次大幅度药品降价,而且药品降价风暴在2006年还将继续,因此医药行业利润逐年下滑,国内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近2/3面临着生存危机。
研发投入不足。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销售额的5%,而西方发达国家为15-25%,且国内企业大都投入到“短平快”的仿制药上。2002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仿制药不到1500个,2003年就猛增到6000余个,2004年上万个,直接造成行业内低价竞争,加上发改委的17次药品降价,企业难以得到应有的投资回报,生存都成问题,根本无力再投入新药研发,行业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交易过程失语。由于垄断医药市场80%的医院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国内长期延续“以药补医”经济政策,加上流通领域的不正之风和愈演愈烈的医生回扣,致使制药工业在正常的药业交易过程中失去话语权,医院平均回款天数超过180天,无偿占有工业销售资金达半年之久,总数高达2000亿元,严重影响了制药工业的正常运转。
贸易保护设障。目前,西方政治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已开始对国内制药工业设障,提高技术门槛,不承认中国GMP认证。如要想出口欧盟,就必须得到欧盟的GMP认证,这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原料药出口和中药出口。另外,国内合资企业纷纷转变成为控股或独资,牢牢占据了我国重点区域市场和高端产品市场,本不富裕的中国老百姓所支撑的医药市场利润的绝大部分被外资攫取。业界人士惊呼,长此以往,我国民族制药工业的生产保障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扶持,将难免日渐颓势,一旦国际关系出现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据了解,为此国务院研究室将联合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对我国制药工业生存现状及产业发展政策深入调研,探索如何用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和调控产业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保障国家战略安全,为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记者 单憬岗 通讯员 贺澜起 实习生 符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