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乡镇企业平稳发展,经济总量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对“三农”的贡献更加突出,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现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从速度指标看,1-8月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36805亿元,同比增长12.54%,其中工业增加值26323亿元,同比增长12.73%;实现营业收入163047亿元,同比增长12.62%;出口交货值15377亿元,同比增长17.83%。
从效益指标看,1-8月乡镇企业实现利润9047亿元,同比增长12.92%;上交税金3682亿元,同比增长13.24%。效益指标增速都超过了速度指标。
从贡献指标看,1-8月乡镇企业吸纳农民就业261万人,同比增长1.84%;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得工资性收入835元,同比增加85元,增长11.4%。
当前乡镇企业发展中有两个突出亮点:
一是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达到18.9万家,比上年增加3.1万家,规模企业今年1-8月累计实现增加值16136亿元,同比增长16.16%,比全部工业增幅高3.7个百分点,占乡镇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4.5%上升到61.3%。
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增速加快。2005年涉农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各地把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重点,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目前,全国规模以上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农产品为原料)达4.7万多个,比上年增加了0.8万个;今年1-8月乡镇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4052亿元,同比增长16.97%,高于规模工业增幅0.3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乡镇工业的比重达25%,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乡镇工业的主要行业和重要增长点。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乡镇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是农村二三产业的主体。乡镇企业增加值已经占到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5%,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
二是农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乡镇企业安排了1.4亿农民就业,在当地就业的占70%以上,同时为农民增收贡献34%的份额。
三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乡镇企业通过吸纳农业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的规模经营;通过资金支持(每年补农建农资金达到160亿元左右),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四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经济百强县中,国内生产值的60%以上都来自乡镇企业。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之后,乡镇企业在增加地方财力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
五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抓手。乡镇企业接受城市和大工业的辐射和带动,同时又向农村和农业进行辐射,起到沟通城乡、衔接工农的重要作用,使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相互促进、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