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决定“提前实现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多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构建全覆盖、保基本、能转移、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2011年底前,农村养老保险扩展到全市40个区县,农民参保率达到80%以上,确保全市农村300多万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到不少于80元的养老金”。2010年7月6日,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2010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的决定。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马正其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实现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重庆市通过先行先试,在制度机制上创新,既解决了全市300多万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又为中青年农村居民建立起养老保险长效机制,为解决他们今后老有所养问题奠定了基础,是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首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去年,重庆市在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指导意见出台前,从7月起率先在万州、南岸、永川、南川、酉阳等15个区县开展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面达到38%,使重庆市更多的老百姓提前享受到政策实惠。到今年5月底,15个首批试点区县已有344万人参保,其中:中青年人员220万;老年人员124万,全部从去年7月起领取每人每月80元的养老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老有所养。这项制度的建立,是继取消农业税、建立对农业生产者直接补贴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后,重庆市实施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老百姓为“老有所养”拍手称快,认为是党和政府办的大实事、大好事。财政部、人社部的充分肯定重庆市试点工作。今年3月,人社部专门在重庆召开全国会议,推介重庆经验。
重庆市试点工作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城乡统筹,将农村居民、城镇无养老保障老年人员和部分低收入人员全部纳入制度范围。二是全市统筹,一步到位率先实行基金全市统筹,增强基金抵御风险能力。三是“两头”补,“入口”即缴费人员每人每年给予缴费补贴30元;“出口”即领取养老金人员每人每月支付基础养老金80元,比中央给的55元高25元。并对独生子女父母和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各增发10元养老金。四是有弹性,为中青年人员设立一年100元、200元、400元、600元、900元5个缴费档次,适应不同收入人员缴费需求。同时允许老年人员选择一次性趸缴,提高其养老待遇水平。
二、实现全覆盖的总体安排
在2009年已开展试点的15个区县基础上,市政府对尚未开展试点的25个区县分两步走,实现全覆盖。第一步,今年10月,将尚未试点的三峡库区和主城区15个区县纳入试点范围,涉及农村户籍人数981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员有168万。第二步,明年4月,将其余区县全部纳入,涉及农村户籍人口482万,其中参保即享受待遇的老年人81万。
按照工作部署,从今年10月起,即对2010年新增试点区县的老年参保人员待遇实行按月足额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