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而今迈步从头越-献给长征胜利70年暨建军79周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记者徐壮志、孙彦新、张汨汨)冲出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跨越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纵横十四省区,转战数万里……1936年10月,当历尽千难万险的几支红色大军在黄土高原紧紧相拥时,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广为传唱的名字:长征。

    作为一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锤炼出了党和军队的一代精英;长征精神,成为党所领导的日益强大的人民军队不竭的精神动力。

   冲出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跨越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纵横十四省区,转战数万里……1936年10月,当历尽千难万险的几支红色大军在黄土高原紧紧相拥时,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广为传唱的名字:长征。作为一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长征,锤炼出了党和军队的一代精英;长征精神,成为党所领导的日益强大的人民军队不竭的精神动力。图为红军长征时经过的雪山--川康边界的夹金山。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长征二万五千里,始终朝着一个方向

    在红军长征图上,四支红色的线条,如同四条飘逸飞舞的巨龙,在中国西部的山峦原野间盘旋蜿蜒,最后在黄土高原紧紧拧结在一起,汇成了一枚鲜艳的红星。

    红色,像鲜血,更像初升的朝阳,那是红军官兵以生命和青春描绘的未来。正是怀着这样的梦想,72年前的10月18日,18岁的钟明告别了层林尽染的赣南,从自己的家门口渡过于都河,随大军踏上远征路。

    从钟明这样的普通战士到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人,当时也许谁也没有想到,他们踏上的,将是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远征;他们所面临的,会是空前的艰难和牺牲。

    90岁的钟明,至今仍然常从梦中惊起——战马悲怆的嘶鸣,军号激越的呼唤,老人一次次梦回当年的征战岁月。

    “那时候不觉得苦啊,”抚摸着于都河畔那座高耸的长征出发纪念碑,老人头上那块曾令他三次被医生宣布“牺牲”的伤疤显得异常醒目,“只知道打胜仗,保卫苏维埃政权。”

    当时并不识字的钟明,与绝大多数红军战士一样,还不真正了解“苏维埃”这一舶来的词所代表的含义。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这一理想的坚持——中国共产党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创建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红色苏维埃政权,唤醒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聂荣臻元帅生前曾回忆说:问每一个红色战士,为什么要当红军,他们都会回答你“为了打土豪,分田地”“为了苏维埃新中国”。

    “这样的理想,使这支红色大军区别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支军队。”长期从事长征研究的军事科学院徐占权教授指出。

    也正是这种对理想的坚持,使红军创造出人类军事历史上举世无双的纪录:平均日行军74华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场战斗发生;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还有,随时从头顶上落下的炸弹;还有,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还有,经年积雪的雪山和吞噬生命的草地,以及难以忍受的饥饿和无尽无止的疾病……

    湘江一战,8.6万人的中央红军损兵5万多。当时的先头部队战士唐进新回忆说:“敌人的飞机、大炮将阵地炸成了一片火海,黑压压的敌群把整个山坡都盖满了……”

    5天5夜,唐进新和战友们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这一仗,我们全团伤亡过半,连团政委杨成武也被一颗子弹打中了右膝。”

    “再大的牺牲,也不能阻止我们!”擦干悲痛的泪水,唐进新和战友们继续远征。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锋团,他们突破乌江、抢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开辟雪山草地通道、突破天险腊子口……

    包括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在内的四路大军出发时,总人数20.6万,沿途补充兵力1.7万,长征结束时,还剩5.7万。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营以上干部就达432人。

    “要革命就会有牺牲,红军官兵都有这样的觉悟。”担任过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肖克将军曾这样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人不能放弃理想。”

    1927年8月1日,时任连政治指导员的肖克参加了南昌起义。暴动失败后,肖克一路行乞归家。次年,听说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在宜章暴动,肖克又匆匆赶去,重新找到了党组织。

    如今,这位开国上将的红色人生,与所有参加长征的红军将士的人生故事一道,早已和继续被谱写成永恒的传奇,在绿色军营中代代传承。

    1 2  
 
 
 相关链接
· “长征路上看交通”系列采访活动28日正式启动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 “《长征组歌》巡演长征路”出征仪式在北京举行
·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主题宣传活动反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