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厦门海域发生赤潮现象 暂未发现有毒赤潮藻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7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厦门7月31日电(记者陈旺、付敏)记者31日从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厦门海域近日发生赤潮现象,暂未发现有毒赤潮藻类。截至7月30日晚,厦门海域赤潮面积从7月28日的约105平方公里减少到约20平方公里,赤潮藻类的种类和密度都有所下降。

    据了解,7月26日,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监测发现赤潮,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主要位于厦门同安湾顶琼头以及鳄鱼屿以南海域,赤潮藻类为中肋骨条藻、血红哈卡藻。7月28日,赤潮面积扩大到约105平方公里,其中厦门同安湾海域扩大到约60平方公里,厦门西海域出现约25平方公里,东部海域出现约20平方公里。赤潮藻类增加了角毛藻。7月30日,赤潮面积减少到20平方公里,其中厦门同安湾15平方公里,西海域减少到5平方公里,东部海域赤潮消失。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周鲁闽分析,赤潮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和水质状况有关系。厦门海域为富营养化海域,当气候、环境条件适宜时,浮游植物容易爆发性增长,形成赤潮。厦门海域每年春、夏季都有发生赤潮的可能。

    周鲁闽说,厦门海域发生赤潮的三种藻类为厦门海域常见的浮游植物,是无毒的,不会对厦门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太大影响。

    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环境资源保护处洪荣标博士认为,根据气象预报,未来几天将持续高温,风力较小,厦门海域的赤潮还可能持续3至5天。洪荣标提醒,虽然赤潮藻类无毒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但位于赤潮发生区的育苗场和养殖场应尽量避免取水,公众尽量避免接触赤潮区域海水,以减少和避免赤潮带来的损害。

    周鲁闽透露,目前,专家正在就赤潮发生的原因进行会商,进一步分析赤潮发展的趋势,包括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在密切监控的同时,专家还将对赤潮的藻种进行分析,对于新出现的藻种进行毒性试验。

 
 
 相关链接
· 厦门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展
· 厦门与福建省电力公司签署电网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 厦门搭建平台鼓励社会人士为未成年人成长献爱心
· 第二届“海峡两岸新闻与传媒论坛”在厦门举办
· 第三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开幕 邮政发展是主题之一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