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EN
https://www.gov.cn/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已删除
如您是在地址栏输入网址的,请确认其拼写正确,并注意网址的大小写字母区分。
了解中国政府网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国政府网
 
“金秋走中线 饮水话感恩”京津市民代表考察活动成功举办 鄂竟平主任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0-21 16:37 来源: 南水北调办网站
【字体: 打印本页

座谈会会场

鄂竟平与市民代表、媒体记者座谈交流

参观备调中心

沙河渡槽合影

参观陶岔渠首枢纽

参观陶岔水质监测站

10月13日至16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成功举办“金秋走中线饮水话感恩”京津市民代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活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书记、主任鄂竟平15日出席考察座谈会并讲话,河南省副省长王铁致辞。京津市民代表、中央和地方媒体记者等七十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期间,京津市民代表、新闻媒体记者深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现场,先后考察了北京市、天津市境内工程,河南备调中心、沙河渡槽、陶岔渠首枢纽、丹江口水库陶岔水质检测站、九重镇桦栎扒移民新村。15日,还举办了考察座谈会,京津市民代表畅谈了切身感受,并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有关建议和意见。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天津市南水北调办、河南省南水北调办、河南省移民办负责人,就中线工程安全运行、水源区水质保护、移民搬迁和帮扶发展、受水区用水节水等工作,与市民代表、媒体记者进行了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鄂竟平主任亲赴河南南阳,看望参加活动的市民代表、媒体记者。鄂竟平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作为一项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巨大。按照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建成后,我国将有15个省市5亿人左右受益。建成通水的东、中线一期工程就可使近1.1亿人直接受益。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工程有南水北调如此规模的受益人群。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需求——水,大大缓解了北方极度缺水的局面。南水北调工程改善了我国江河的布局,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连在一起,相互调配,使一江清水向北流变为了现实。无论是党中央、国务院新近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还是“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南水北调不仅是基础保证,而且更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历史将证明南水北调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鄂竟平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来之不易。一是论证决策艰苦。从毛泽东主席提出伟大构想到工程开工,经历了整整50年。其间共提出了50多个规划设计方案,全国参与高层次的科学论证和技术研讨的专家学者高达6000多人次。二是建设任务艰巨。主要体现在工程技术、质量监管和投资控制上。丹江口大坝加高、膨胀土施工、穿黄隧洞等等都是世界级技术难题;每年有10多万大军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东中线近2900公里长的战线,这给工程质量监管和投资控制都带来了想象不到的困难。在质量监管上采取了独树一帜的“飞检”措施,广大建设人员挑灯夜战,涌现出了一大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的突出代表,确保了工程按期通水。三是征地移民艰辛。面对征迁“天下第一难”,河南、湖北两省政府把南水北调征迁当作“一号工程”和“天大的事”对待,从政策上全力倾斜,以人性化的服务帮助移民搬迁,广大移民干部以对党的无比忠诚恪尽职守,库区和沿线42万征迁群众无私奉献,顺利完成了历史上最大强度的移民搬迁,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创造了条件。四是治污环保艰涩。为了保护一库清水,河南、湖北和陕西三省关停并转了几千家企业,同时,在丹江口库区上游建设了350多个污水处理厂,建起了150多个垃圾处理站,划定水源保护区和中线生态带保护范围。

  鄂竟平希望全社会共同呵护好南水北调工程,切实把水用好,把水质保护好,把工程管护好,把移民发展好,把形象维护好,使这项来之不易的国家重点工程永续利用下去。一是把水用好。严格遵守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大力节约水资源,优先使用南水北调来水,逐步恢复当地生态。二是把水质保护好。要确保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紧盯重点污染河流,着力改善和消除水质不达标断面。科学谋划,提前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有关工作。三是把工程管理好。中线建管局要在工程运行管理“上水平”上下工夫,确保运行安全。四是把移民发展好。移民稳定的前提是能致富,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确保移民经济生活水平超过或不低于当地群众。五是把南水北调形象维护好。一定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客观评价南水北调工程,维护好南水北调工程的良好形象。

  王铁在致辞中指出,南水北调是世纪工程,千秋伟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孕育出了伟大的南水北调精神。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受水区,河南省将站在讲大局、讲纪律的高度,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确保干线工程运行安全,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确保京津人民喝上清澈优质的丹江水。

  综合司、投资计划司、建设管理司、环境保护司、征地移民司、监督司、监管中心以及中线建管局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京津市民代表和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记者参加座谈会。

责任编辑: 张倩倩
 
中国政府网
EN
https://www.gov.cn/
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已删除
如您是在地址栏输入网址的,请确认其拼写正确,并注意网址的大小写字母区分。
了解中国政府网更多信息,请访问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