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情况汇报 推动改革发展和民生改善政策措施切实落地见效
确定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相关实施细则 促进政府施政更加透明高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情况汇报,推动改革发展和民生改善政策措施切实落地见效;确定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相关实施细则,促进政府施政更加透明高效。[详细内容]
解读评论
总理为何紧抓大督查不放?
大督查已经成为促发展的“利器”——10月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如是说。当天会议听取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情况汇报,推动改革发展和民生改善政策措施切实落地见效。
政能亮丨做好舆情回应提升政府公信力
10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把政府信息公开和舆情回应提上国务议程。会议讨论了《关于全面推开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而这份细则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规定了政务舆情的回应时限。其中指出,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几个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并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定了这2件大事
听取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情况汇报;确定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相关实施细则。10月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定了这2件大事,会上,李克强总理对这些工作作出了哪些部署?
今年以来我国民生改善政策措施切实落地
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改革发展和民生改善政策措施切实落地见效。今年以来,各部委、地方不断推出民生举措,落实民生政策,民生改善切实取得成效。
百县试点政务“五公开”:在直面社会关切中取信于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在全国选取100个县,围绕土地利用规划、拆迁安置、环境治理、扶贫救灾、就业社保等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意味着我国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再迈新步伐。
视窗
- “政务公开是政府必须依法履行的职责。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等事宜,政务公开就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李克强总理在10月31日的常务会议上明确表示。
- “对于可能引发公众舆论的热点要提前‘推演’,对于相关的质疑声音要及时回应。”李克强总理说,“各级政府一定要时刻绷紧政务公开这根‘弦’,主动回应关切,引导社会预期!”
- “市场经济‘预期管理’非常重要,政务公开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公开透明就是要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给各界一个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李克强说。
- 李克强说,推进政务公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求各级政府制定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就是要明确告诉市场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政府该管、哪些事情政府不该管。“制定‘三张清单’,本身就是最大的政务公开。”
- 李克强总理进一步阐释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决策如果出台前与市场沟通不够,就可能扰乱市场预期,后续就需要大量工作去弥补。但如果政务公开工作做到位,与社会和市场沟通工作做充分,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 “这个政策不算大,但确实涉及千万个家庭,而且与政府工作直接相关。”李克强在31日的常务会议上重提此事时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各部门有很多类似的具体政策,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改进工作,切实提高政府公信力。”
- 李克强总理说,现在群众利益诉求虽然日益多元,但仍有许多相对集中的利益诉求,各地方、各部门都要学会与市场、与社会沟通,在决策中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 “凡是涉及群众重大利益的问题,尤其是民生问题,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等事宜,相关决策信息就必须公开!”李克强明确强调,“要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寻找各方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
- 李克强要求,各地方、各部门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推进政务公开,当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突发事件发生时,更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 “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政府能即时全面发布信息,就能最大限度消除人们疑虑、赢得各界的理解。”李克强总理说,“反过来,如果相关负责人不出面,甚至找不相干的部门负责人‘答非所问’,就会给后续工作带来巨大的被动,直至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