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科技部近日启动新建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站工作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6月29日   来源:科技部网站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国家野外站”)是我国基础研究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1999年,科技部将野外台站工作纳入国家“十五”科技发展计划,并从各部门的野外台站中择优遴选出35个作为国家野外站试点站给予支持。为落实《2004-2005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科技部将重点在生态环境、材料自然环境腐蚀、地球物理等方面有计划地建设和完善国家野外站体系,并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等一起,形成国家实验研究基地,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近日,科技部启动了新建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工作。新建将集中在生态系统、大气成分本底、特殊环境与灾害3个方向,它们的功能和定位分别是:

  1.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

  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主要是对我国农田、森林、草地、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过程进行长期综合观测和试验、研究、示范的定位站。其任务是为生态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试验和研究平台,为我国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提供示范模式和配套技术,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2.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站

  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站是对全球及我国不同区域的大气成分本底特征、变化及其引发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进行长期综合地基观测与研究的基地。其任务是为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观测平台,为我国的大气成分观测、预报,为气候预测、预估和区域大气污染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3.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站

  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站是对特殊环境(如高寒环境)与山地特殊地质灾害进行观测、研究的定位站。其任务是承担特殊环境与灾害的基本特征、演变过程、适应机制和对策等方面的长期观测研究,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野外观测平台,为特殊环境的利用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