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江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编办、省关工委在无锡联合召开全省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座谈会。江苏省副省长王湛在会上讲话强调,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入学问题,确保每一个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都能平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省关工委主任曹鸿鸣出席会议并讲了话。
近年来,江苏省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上学问题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江苏省49.9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已有49.8万人解决了入学问题,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占75%,适龄人员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已达99%以上。但是,还有少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未能入学,吸纳农民工较多的公办中小学办学经费紧张,师资力量不足,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质量不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的加快,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上学问题将日益突出。
王湛在讲话中指出,解决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事关一代人的成长和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不仅是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人口素质、实现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切实抓好。
王湛要求,要坚持城乡统筹,建立健全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接受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公办学校的办学经费要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在教师编制、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公用经费等方面,与其他公办学校一视同仁。要通过设立助学金、实行“两免一补”等方式,帮助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要加大对独立设置的民工子女学校的支持力度,使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让进城务工就业农民放心把子女留在家乡读书,以减轻城市学校的压力。
王湛强调,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学校吸纳为主”的原则,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当地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省关工委主任曹鸿鸣在会上要求,各级关工委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外来工子女的教育工作。对尚未入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帮助他们入学。对民办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要配合做好管理指导工作,推动民工子弟学校改善条件,提高质量。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省财政厅副厅长李小平、省编办助理巡视员胥乃香、省关工委副主任钱协寅在会上就有关工作作了部署。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市政府代表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