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西藏自治区林业局和国家林业局援藏办在北京联合召开《西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规划》大纲评审会。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材,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次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蒋有绪,国务院参事盛炜彤出席评审会,对大纲重要性和科学性、可行性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加强西藏生态保护和建设将有利于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西部办、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区发改委、区财政厅等相关单位专家、领导也参与了此次评审。
西藏珍稀野生动植物、森林、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濒危动物栖息地和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不仅生态地位重要同时也是政治敏感地区。为此,李育材在评审会上指出,有关部门应遵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9号文件精神及西藏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实际,重新认识西藏林业在我国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重新界定西藏林业对我国林业建设的影响,重新修订完善以往制定的西藏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他说,国家林业局历来非常重视西藏林业建设。但由于西藏是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生态系统环境容量低,近年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冻土层、冰川消融加快,土地荒漠化、沙化和水土流失加剧。西藏在建设一些重大工程时,一定要将青藏高原脆弱原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战略性放到首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促进各族同胞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李育材认为,大纲所确定的原生植被保护和恢复、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林业机构和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包含了高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核心内容,有前瞻性,是急西藏同胞所急、办西藏同胞所需的一项重大公益事业。
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机场航运能力的提高,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人为活动将更加频繁,生态保护的难度和压力加大。大纲计划在未来15年加大林业投入,使西藏境内的原生植被和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扩展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农田防护林网效益开始全面发挥,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种群数量恢复并趋于稳定。
据悉,大纲计划在未来15年内重点建设西藏高原大江大河源头、青藏铁路沿线、重点水库周围、国省道沿线等生态脆弱区及一些重要地区的原生植被保护和恢复,以防沙治沙为主的防护林建设。同时,除重点建设西藏麦地卡湿地和玛旁雍错湿地等国际重要湿地外,还将加大西藏工布、西藏麦地卡湿地、西藏桑日西藏马鹿、西藏羌塘南部藏羚羊、西藏碧土、西藏巴盖易贡河流域等保护区的建设力度。
当前,西藏各级林业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林业管理、执法、科研以及乡镇林业工作站等机构需要完善、充实,林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比较匮乏。为此,大纲计划加强林业科技、人才、监测等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信息管理。
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次仁在评审会上表示,未来15年内将加强林业建设,并对国家林业局多年来对西藏林业的援助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