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终身教授、地球化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卢焕章兴奋地向外界透露,在中国科学院杰出基金和贵州省政府科技基金的资助下,他与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王中刚、胡瑞忠研究员等人合作,经过近4年研究发现,在贵州省黔东南的天柱、锦屏和黎平县产出的石英脉型金矿是一种浊积岩金矿。经过对该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金矿成矿模式研究后,认为黔东南地区的含金石英脉金矿,无论在品位(多数可见明金),储量和产量方面均很有前景。由于这种浊积岩金矿类型是首次发现,因此在学术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赋存于浅变质的浊积岩(砂岩、粉砂岩、板岩、凝灰岩)中的含金石英脉金矿在西方称之为“赋存于浊积岩中的金矿床”,这类矿床首先分别在澳大利亚victoria省和加拿大的Novo scotia省发现。赋矿的地层可以从太古宙到第三纪。大多产在背斜的轴部并与断裂和剪切带有关。并且大多数产在浅变质(绿片岩相)的浊积岩地层中。这些矿床均产在背斜和断裂构造中,并且砂金产量也很大。
作为中国科学院首批早期出访留学海外人员,卢焕章由于学业优秀被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聘为终身教授。这位赤子身在海外、心系祖国。当西部开发的号角吹响后,应我国驻加拿大使馆号召,卢焕章率领一批学者先后多次回国在贵州、新疆等地考察,以其所长为西部开发服务。在贵州考察期间,他们发现黔东南地区民营开采的金矿,点多分散,不成规模。其根本原因还是对矿床成因和远景缺乏了解和科学指导。
在初步工作的基础上,他们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政府的支持。经过深入工作调研后确认黔东南地区含金石英脉属于浊积岩型的金矿,矿床的远景和储量己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经过卫星遥感图像显示发现这种浊积岩从贵州东南部延伸到相邻的湖南省靖县、会同、洪江等县境内。
这一研究发现于去年8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的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和今年8月在北京的世界矿床地质大会上公布后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近日,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由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加拿大Amingo资源有限公司、锦屏土地开发中心共同组成的贵州亚美矿业有限公司将投资上千万美元首先对锦屏县境内85平方公里的地区进行金矿的勘察开发,通过采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开展金矿床具体定位和储量勘查,确定新的靶区,以指导更大范围的金矿开发,造福少数民族地区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