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内蒙古实施“围封转移”战略 草场得以休养生息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1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12月11日电(杨凌云)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通过实施“围封转移”战略,使全盟9049户、40250人告别了原来生活的草原,移民到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也使2.7亿亩草场得以休养生息。

    由于持续干旱和长期超载过牧,锡林郭勒草原一度草色难觅,沦为风沙源头。2001年,锡林郭勒盟提出“围封转移”战略,即通过围封禁牧、春季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保护和恢复草原植被。在全盟生态环境极度恶化、已失去基本生存条件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对迁出区草场进行围封禁牧;对植被有一定再生能力的地区实行春季休牧或划区轮牧;农区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

    实施“围封转移”4年时间,草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自治区草勘院监测显示,锡林郭勒盟休牧区与非休牧区相比,草群高度增加6.5厘米至20厘米,盖度提高8.2%至50%,亩产鲜草增加35.6斤至229斤。

    “围封转移”的同时,牧民的观念、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欣康村位于锡林浩特市东约10公里处,是一个全部由移民组成的新村。“我现在过得是城里人的生活,工资一个月一开,缺啥进市里买,用的是移动电话。”53岁的村民嘎日布把鲜奶变成现钱,乐得合不拢嘴。她指着圈里的黑白花奶牛告诉记者:“就是这两头奶牛,让我月月拿工资。”

    嘎日布只是欣康村移民新生活的一个缩影。2001年,嘎日布所在的锡林浩特市200户草场严重退化,生活难以为继的牧民,放下了套马杆和牧羊鞭,响应政府的号召移民来到欣康村养起了奶牛,现在他们买奶牛的贷款都还得差不多了,每年光卖牛奶的纯收入每户至少达到6000元至7000元。 (完)

 
 
 相关链接
· 我国全力阻截蒙古草原入境火 大火全部被扑灭
· 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通知
· 内蒙古牲畜存栏突破1亿头 畜牧业呈快速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