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取水计量管理理清糊涂账 广西企业用水精打细算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2日   来源:经济日报

    为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从2004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全国率先对22个单位开展“取水计量管理”试点。

    精确计量取代估算计量

    运用市场调节手段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有效措施,对水资源使用何种计量手段和方法,关乎市场调节的成败。“过去,由于计量手段和计量方法落后,企业从大江大河取水的量主要采取估算的方式确定。这样,水利部门甚至企业自身都无法确切地知道企业的实际用水量。计划取水及定额取水制度因此难以真正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处林爵权处长对记者说。

    为此,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与自治区水利厅从1999年开始就联手开展取水计量管理的准备工作。一是组织技术专家对取水计量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系统化的归纳和提炼,并对从事计量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二是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有关取水计量方面的规定,开展了专项联合检查,确保取水计量工作规定的落实;三是开展试点工作,以期取得实际经验,以点带面,推广应用。

    林爵权介绍,广西取水计量管理试点引进应用了智能水表进行水资源智能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有成本低、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等特点,易于推广应用。在试点单位中,去掉了现行的时间累加器等落后的取水计量器具,计划推广应用远程监测、控制系统和IC卡智能管理系统,引入移动信息操作平台、IC卡预收费控制器、无线远程网络水表和多重数据库管理等先进性设备和技术,对水资源进行监督管理,对企业开采地下水的计量、水资源费的征收及开采量实时监控。“以后,我们的计算机可以随时调出每一个取水点的即时传输数据,并实时监控企业取水量。”林爵权说。

    计量管理把企业“逼”上节水路

    在精心准备后,广西于2004年在玉林市福绵管理区进行取水计量试点,给21家成衣水洗企业的35台机泵设备安装上了智能计量水表。这些单位过去的计量器具由于监测不到位,有部分水资源逃过了监控,造成水资源征收费出现“漏洞”。21个单位试点一年来所征收的水资源费较之去年大增,其中增幅最少的为19%,最高为35%。取水计量工作的实施,还促使企业树立节水观念,应用节水技术。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过去不管取用多少水都是按估算的取水量交纳水资源使用费,超额用水部分实际上不进入企业生产成本。现在取的水越多,企业的生产成本越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得不想方设法节约用水。

    “取水计量管理实际上是管住了两头,一方面管住了取水量,促使企业开展节水工作,否则其生存就很困难;另一方面取水量的减少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减少企业污水排放量。这两方面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林爵权说,“广西所有生活、工业和其他用户如果全部安装智能计量设施,不仅可节约水资源,而且还能够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比如某厂使用后的水如果没有造成污染,可不经水厂处理,直接供给其他企业再利用。”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有关专家在考察广西取水计量的试点工作后认为,实施取水计量监督管理是贯彻国家水法规、促进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核定取水量、依法征收水资源费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同时又是贯彻国家计量法规、维护国家及广大取水户的利益、保障正常生产和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

    “计量取水试点已受到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广西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该负责人也坦言推进该项工作遇到的困难:广西取水计量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除了面临取用水计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取水计量设施安装工作进展不平衡、取水计量信息化程度不高、计量器具质量差等困难,广西全面推进取水计量试点工作还面临着资金、人才不足的困境。

    目前,广西取水计量试点工作主要由质监局和水利厅联手实施。水利部门对水资源使用有行政管理权,但缺乏对水资源的计量手段。质监部门有计量管理权,但没有水资源使用管理权。有关人士认为,取水计量管理工作的铺开,涉及面广、任务艰巨,需要各方协同努力才能推进。

    按照广西质监局制定的目标,“十一五”期末力争实现重点取水企业的取水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用水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90%,检定率达100%,另外要力争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记者 童政)

 
 
 相关链接
· 节水知识展组图-随处可见的浪费
· 吉林省下发通知要求节约用水 建设节水型社会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关问题的复函
· 福建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造福农民年节水43亿立方
· 四部委对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工作作出部署
· 科技部召开节水农业科技课题验收工作启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