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0日,“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专项“奶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技术集成示范”验收会在北京召开,验收专家组13位专家、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各课题负责人、各地方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及新闻单位记者等90多人参加了会议,刘燕华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刘燕华副部长高度评价了奶业专项的实施工作,认为专项实施非常成功,专项实施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模式、奶业自主创新体系等做法值得借鉴,同时认为奶业还存在对国外技术依赖性强、适合我国生产方式的奶牛谱系还没有形成、奶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刘部长表示,“十一五”奶业科技工作将会继续坚持下去,支持强度比“十五”会有大幅度提高。
验收专家组在听取项目管理办公室和总体专家组汇报、质疑和审阅相关资料后,一致认为:项目围绕我国奶业生产的关键环节进行统筹部署,立项准确,管理规范,研究、开发、转化、应用紧密衔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产业化应用的前景广阔;在组织管理上采用以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依托的联合攻关模式,强调“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奶业企业的竞争力,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在奶牛育种、饲养饲料、疫病防治、乳品加工和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奶业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初步构建了我国现代奶业产业化的科技支撑体系;项目建立了20个示范区,奶牛总规模达到118万头,成母牛平均单产由5000千克提高到6500千克,项目区原料奶产量增加近150万吨,年产值增加近30亿元,乳品加工附加值增加近50亿元;示范区农民每头奶牛多收入1000元以上,促进农民增收累计60亿元;扶植奶牛养殖示范户10万多户,辐射养殖户达到80多万户;通过项目辐射带动,使我国奶业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20%以上,奶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接近50%。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奶业专项是建国以来在畜牧科学与产业领域投入力度最大,研究面最广,深度最深,参与科研人员最多,产业化程度最高,社会和经济效益最为显著,带动和示范效应最为明显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促进我国奶业科技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促进奶业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及支柱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显著提高了我国奶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