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下午3时,中国气象局数值模式创新基地重组工作动员会在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副局长郑国光、许小峰、王守荣、宇如聪,党组成员、人事教育司司长沈晓农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了重要发言。会议由主管业务的副局长宇如聪主持。中国气象局相关职能司、四大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原基地科研人员约80人参加了动员会。
始建于2000年的国家气象数值预报创新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积累,已初步为我国数值模式自主研发和应用体系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如今,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更为紧迫需求,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部门间的全面合作,减少重复工作,加强科研与业务的紧密结合,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气候系统模式,为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业务发展提供核心的技术支撑,中国气象局党组决定重组中国气象局数值模式创新基地。
秦大河在会上指出,基地重组工作意义重大,这项中国气象局党组的重要决策既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中国气象局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实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同时也是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要求通过基地重组,打破围墙,跨越原有体制上的障碍,真正以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机制,促进我国数值模式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秦大河特别强调,数值模式创新基地的重组决不只是一个单位的事情,相关部门和单位要以全局的观念开展工作,共同推进这项工作。他要求将今天的机构重组动员会作为我国数值模式科研和业务工作“发展、改革、创新和奋进”的新起点,实事求是,扎实工作,在机制上狠下功夫,为推进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根据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提出的有限资源、有限目标、不增加机构等方面的原则,数值模式创新基地的重组重点是通过统筹协调全局数值预报业务和研发力量以及有关资源,加强顶层设计和管理等工作,统一协调安排任务,促进全局数值模式研发、改进和数值预报预测业务的发展。创新基地将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和国家气候中心所属相关单位为主体,基地下设两个中心,即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研发和应用中心和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和应用中心。管理体制上将设立理事会,总工程师及总工程师办公室,科学技术指导委员会。
按照重组计划,日前中国气象局数值模式创新基地理事会的重组和总工程师办公室(暨创新基地理事会秘书处)的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年2月底拟完成总工程师的招聘和聘任,3月中旬完成两个中心主任、副主任和主要人员的聘任,组建创新基地科学技术指导委员会,到4月底,机构、人员、任务安排将全部到位,并开始集中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