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新疆优势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研究”课题通过验收
由新疆资源环境中心主持,联合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共同实施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新疆优势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研究”课题,最近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至此,新疆地质矿产科技攻关项目已连续实施四个五年计划。
课题选择铜、金、铀、钾盐、铁矿等国家紧缺和新疆优势矿种为重点勘查对象,优化集成技术方法,经过五年的科技攻关,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创新性科技成果:一是在对矿床(点)的成矿地质条件、勘查评价方法技术进行深化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深边部隐伏矿预测定位方法技术研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隐伏矿床定位预测方法组合,取得了勘查评价研究的新进展、新突破;二是通过罗布泊钾盐成矿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卤水流体上升补给成钾”理论和“含水墙”成矿模式;三是对伊犁盆地和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进行了系统对比研究,确定了铀矿主要赋矿层位,勘查发现了两处中型和大型铀矿床,铀矿找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四是首次在新疆应用浅层地震、航空伽玛能谱全谱信息处理和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开展找矿靶区优选与评价,并进行相关试验研究和找矿靶区预测示范,找矿效果良好,建立和完善了适合新疆地质特点和自然景观特点的找矿预测技术方法体系。
课题共提交14处大中型矿产勘查评价基地、71个找矿靶区,获得科研预测储量铜423万吨、镍24.5万吨、金184吨、硫酸钾8957万吨、铀1.69万吨、铅锌205万吨、银830吨、钴1.47万吨、铁1.3亿吨。同时还依托课题研究,发表论文129篇,培养博士(博士后)24人,硕士28人,为“十一五”继续攻关提供了人才保障。
课题组还积极开展了国际、国内合作,引进国外风险勘探资金900万美元,国内风险勘探资金4000万元,外国政府技术援助项目2个,有力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疆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
“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单一燃料液化天然气(LNG)
公交车示范工程”课题近日通过验收
近日,由湖南长沙市液化石油气总公司承担和实施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单一燃料LNG(液化天然气)公交车示范工程”,正式通过科技部和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并受到验收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为调整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治理长沙市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贯彻落实国家13个部委联合推广清洁汽车行动,加强汽车尾气治理,鼓励和使用节能环保汽车,长沙市液化石油气总公司承担和实施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单一燃料LNG(液化天然气)公交车示范工程课题,长沙市和乌鲁木齐市是被列入该项目的两个示范城市。
经过两年多努力,长沙市液化石油气总公司成功研发制造了我国首批52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单一燃料LNG示范公交车(国产化率100%),填补了我国国产LNG公交车的空白。
该项目的实施,对改变长沙市的能源结构、缓解油品供需矛盾,减轻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和城市大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实现长沙市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悉,长沙市将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力争今年全市纳入公交线路运营的示范公交车达到600台,2010年达到796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