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总局负责的奥运场馆和国家队训练设施41个项目中,国家发改委已批复工程初步设计和概算37项,其中已开工25个,秦皇岛训练基地运动员餐厅已完工,另外11个将于近期开工。其余4个项目初步设计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至2005年底,初步设计报批工作基本完成。这是从2月15日在京召开的体育总局2005年奥运场馆和训练设施建设暨监督工作总结大会上获悉的。
体育总局副局长王钧、冯建中,局长助理晓敏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上,京内外9个项目部汇报了所负责的工程项目进展情况;体育总局奥建办、奥监办分别做了2005年工作总结;晓敏宣读了“关于表彰体育总局奥运建设获奖单位的决定”,射运中心、自剑中心、奥体中心、北京体育大学、青岛航校等单位获得了表彰。
2005年由体育总局负责建设的奥运场馆和国家队训练设施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工程质量、建设投资等均在受控范围内,工程按总控计划有序地进行。体育总局领导确定的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另外,体育总局奥运项目监督工作也有了较大推进。
王钧在讲话中指出,2006年是体育总局奥运建设工作至关重要的一年,各相关部门要高标准、严要求,狠抓管理和落实,在管理思路、工作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与时俱进,进行调整与改进。按照“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和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本“五统一”的原则,倒排工期,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奥运工程建设任务,实现“阳光工程、精品工程”的目标。
冯建中也表示,奥运工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艰巨”主要体现在:时间紧迫;工作量大;难点多;办事效率、运行效率有待提高;市场复杂、变化很大;管理水平、经验不足;工作环节多等方面。因此,他希望各相关部门要强化管理、改进工作方法,要有精品意识、精品行动、精品精神,争取每个项目都获奖,每个工程都有亮点。
参加会议的有奥运建设领导小组、奥建办、奥监办、奥运场馆建设项目部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共计17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