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重庆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化解“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心,增加农村投入,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1、交通状况显著改善。“八小时重庆”公路交通骨干网初步建成,乡村公路网基本延伸到了村社, 2005年末全市有96.8%的行政村能够通汽车,行政村通车率较2000年提高了9.4个百分点。
2、供水状况明显改观。农村“饮水工程”迅速推进,2005年末全市行政村中有49.7%的村成为自来水受益村,行政村通水率较2000年提高了11.5个百分点。
3、电力供应惠及绝大多数农户。“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农村电网改造一、二期工程基本完成,改造面达60%。2005年有97%的农户已经将电力作为生产生活能源;农民人均用电量达到76度,较2000年增加了1.4倍。
4、通讯设施建设卓有成效。到2005年底,全市有96.8%的行政村畅通了电话,行政村通话率较2000年提高了16.0个百分点;农户住宅电话安装率由2000年的16.4%提高到59.8%,每百户农民拥有移动电话由2000年的0.9部提高到49.3部。
5、公共信息网络迅速普及。2005年末有96.0%的农户能够接收到电视信号,其中有39.2%的农户接通了有线电视网;互联网开始向农村延伸,已经有少量农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家里检索所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