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评价和准确把握社会和谐现状,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北京正在积极探索建立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居民幸福感被纳入其中。
记者从北京市统计局了解到,该指标体系分三个大类,包括两个客观指标和一个主观指标。两个客观指标是反映社会冲突客观现状的指标和反映社会冲突协调机制现状的指标;一个主观指标是反映社会主体社会诉求的指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取得。
反映社会冲突客观现状的指标分为贫富差距、社会安定、环境资源三个亚类。反映社会冲突协调机制现状的指标分为社会保障、舆情反映、民主法制、社会应急、社区控制五个亚类,包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享受低保占社会救济对象比重、外来流动人口借读人数、信访办接待集体访批次、村委会选举选民参选率、万人拥有警察数、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交通拥堵报警数量、万人拥有专职社区工作者10个指标。反映社会主体社会诉求的指标包括对和谐社会的认同度、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相对剥夺感、底层市民自我认同度、幸福感、社区归属感6方面。
北京市统计局运用2000—2004年北京市和谐社会指数及北京市和谐社会建设居民意向调查资料,首次对北京市和谐社会状况进行了总体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至2004年北京和谐社会指数年均增长4.8%,54.6%的受调查市民认为,目前北京社会和谐。在综合评价生活幸福程度方面,68.2%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记者 王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