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中国气象局院内喜气洋洋。来自中国气象局、科技部、国防科工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环保总局、总装备部、广电总局、海洋局、地震局、总参气象局、空司气象局及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有关部委、媒体的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在新落成的华风气象影视大楼隆重集会,纪念广播电视气象服务走过辉煌25年。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温克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国家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李晓明、凤凰卫视懂事局主席刘长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为华风新影视业务系统开播剪彩;中国气象局影视宣传中心主任秦祥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主播罗京和刘长乐、杨波及秦大河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和讲话。 纪念活动由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主持,副局长刘英金、王守荣、宇如聪,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孙先健,党组成员沈晓农,有关院士和专家,中国气象局各职能司、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纪念活动。
秦大河在讲话中回顾了电视气象服务25年来的创新和发展历程。他说,自1981年中国气象局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开播电视天气预报以来,在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播电视气象服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在各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设立了气象服务栏目,而且服务内容也从过去的单纯天气预报发展到现在的气象新闻、气象专题、气象科普等多个方面。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农业部、环保总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公路交通气象预报、农业病虫害预报和空气质量预报等服务已经融入到了经济建设、国防安全、防灾减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中国气象局与凤凰卫视的中文台、欧洲台、咨讯台、北美台为全球华人提供优质、权威的气象服务,共同打造“与全球华人共冷暖”的电视天气预报品牌,扩大了影响。今天,广播电视气象服务已经成为气象服务的重要窗口和传播手段,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政领导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和全球华人的广泛赞扬和普遍欢迎。
与此同时,华风影视集团在开展影视气象服务的实践中,自身力量也得到了壮大、能力得到了提高。2003年7月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开播“经济之声”广播气象资讯节目;2004年8月开始为凤凰卫视提供节目;2005年7月开始经营青海卫视;今年5月,中国气象频道将正式开播。华风气象影视服务的范围已覆盖全球,节目语言已从单纯的汉语扩展到英语,节目的科技内涵不断增加,服务质量也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在全国电视节目收视排行榜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节目名列第一位。
秦大河强调,国务院3号文件的下发,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气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气象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目前,气象部门正在积极推进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的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不断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等等,这些都为广播电视气象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他希望各级气象部门和华风气象影视集团在各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增强敏感性,突出时效性,强调科学性,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建立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记者彭莹辉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