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北京段长城测绘、调查培训班正式开班,这标志着北京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长城保护工程。此次工程投资达1千万元,预计在两年内完成对北京市长城段的踏勘,划定长城保护范围和监控地带,对境内长城作实地测绘调研,建立详实档案,并编制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
“我们将用两年的时间摸清长城的‘家底’。”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表示,此次长城保护范围划定和监控地带划定预计明年底全部完成。这标志着北京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全部完成。据悉,该工程将涉及境内全部长城、10个已开发景点、100多个分布在长城周边的村落。
“每一座箭楼我们都要用GPS系统进行定位。”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介绍,以往监控地带等划定,图像分辨率需达到1/2000,可以分辨出房子的间数。而此次勘探后制作的图纸分辨率将达1/50或1/100,甚至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箭楼的箭孔状况。据悉,勘测主要包括对长度、宽度、断面损毁状况等,对于重点地段还将详尽记录其建筑特征、建筑工艺等。
北京地区长城横跨该市北部山区的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和门头沟六个区县,全长约629公里。1984年曾对境内长城进行过一次踏勘,但由于当时技术等原因,长期以来,北京地区长城现状并不明朗。经过此次踏勘,北京市将全面掌握境内长城规模、分布、材料构成及其年代、保护与管理现状等内容。同时,工作人员会对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做详尽记录,进一步完善北京段长城记录档案。
长城保护工程同时包括对重点地段修缮方案的编制和抢险工程的实施。今年北京市文物局将启动八达岭长城南段第7楼到第16楼的修缮。明年,还将启动对八达岭长城北段的修缮。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有关部门还将制定《北京市长城保护规划》。“这些勘探数据将有可能在互联网上得到共享”王玉伟说。届时,只要轻轻划动鼠标,一道电子三维长城的数据就可轻松获取。(记者刘冕)
14日上午,近百位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多家具有文物保护设计资质单位的设计人员及密云、延庆等北京地区长城沿线的六个区县文委的工作人员,开始了为期四天的北京段长城测绘调查培训。经过培训,他们将分成十余个小组,每天预计对约1公里的长城进行踏勘。两年内,北京市将建立首个完整的北京段长城档案。
14日,位于八达岭长城南侧一段未开放的长城城墙上,四五名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进行实地踏勘,除以往必备的相机、卷尺、对讲机、绘图板外,此次踏勘还采用了GPS卫星定位系统、红外线测距仪等世界先进的测量设备,方便测绘人员对悬崖断壁进行远距离测量。
此次测绘所得数据,相关部门将制作包括测绘图、照片、保护范围在内的详细的电子档案———北京市首份完整的长城北京段的档案。(记者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