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将全镇35个村规划为8个社区和一个中心镇区,严格控制平房和二、三层建筑,积极建设公寓楼房。通过旧村改造和迁村并点,节约了土地,美化了环境,最终实现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
记者今天从省建设厅村镇建设处获悉,如今山东省像义堂镇这样发生变化的村镇越来越多,经过“十五”期间五年快速发展,山东省村镇布局日趋合理,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山东镇乡村数量均呈现减少趋势。全省建制镇由5年前的1317个减少为目前的1161个,乡由755个减少为287个,镇占乡镇的比例由63.56%提高到80.1%;行政村减少了6162个。
统计表明,“十五”时期是山东省村镇建设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目前小城镇镇区总人口1195万,平均每镇8250人,比五年前平均每镇增加2400多人。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5%,小城镇驻地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达到30%左右。五年间,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近350万人。
突出旧村改造和迁村并点,积累了村庄建设的初步经验。主要抓了兖州市、青岛城阳区、桓台县马桥镇等试点。兖州市把迁村并点作为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点,提出了“发展建制镇,建设中心村,小村并大村,四百变一百”的战略构想,估计10-15年后,全市400多个行政村将迁并成100个中心村,可节约土地10万亩。
村镇住宅建设稳定增长。五年来,村镇住宅建设总投资达775亿元,共206.09万户居民新建住宅,累计建筑面积达183593万平方米,比五年前增加了7500万平方米。生产建筑投资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五年共投资520亿元,新建生产建筑面积9572万平方米。村镇公用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快。全省村镇公用基础设施五年投资326亿元,小城镇建有自来水厂1384个,小城镇人均公共绿地5.3平方米,村镇道路硬化率33%,比五年前提高了7个百分点。(王强 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