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沈阳创新模式为居民提供“零距离”社区卫生服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沈阳3月22日电(记者张非非)沈阳市和平区延安里社区56岁的居民李素华,由于患高血脂、高血压等老年慢性病,最近每天到距离自己家10分钟路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用药打点滴,一个疗程15天总共只花250元,平均一天12.5元。

    她告诉记者:“可见效了,现在我头不晕了,血压也降下来了,关键是医疗费特别便宜。服务站给患者免挂号费、免检查费,一次静脉输液处置费3元钱,所使用的药品还降价10%。社区老年人看病用药都到这里,既方便又实惠。”

    近年来,沈阳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将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重心向基层社区逐步下移,通过整合资源和创新模式,为社区群众提供“零距离”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提供从产前保健直到临终关怀的生命全过程医疗服务。

    像沈阳这样的大城市,过去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医院,群众看病就医无论大病、小病,都习惯于到大医院,排队挂号等检查,既不方便,成本和费用又高。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自身生存,往往不重视防病保健,使原本能够事先预防的重大疾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在医疗服务中片面追求专科专病,忽视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等患者提供价格低廉的全科医疗服务,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几年,沈阳市卫生局对全市医疗资源重新进行规划和布局,立足于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放在对二级以下医疗机构的转型上,把区属基层公立医院、企业中小型医院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体系中,同时适当吸纳民营资本。通过几年的建设,全市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4个,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覆盖率达到100%。

    社区卫生机构改变过去“坐门等患”的传统,通过将慢性病防治、康复保健等服务项目直接下到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设立健康档案,社区医生实行上门服务等多种新模式,对居民提供动态的连续性跟踪服务。

    几年来,沈阳市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和平区、沈河区等三个中心城区成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市共有14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辽宁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示范单位”。(完)

 
 
 相关链接
· 宁夏按成本购买社区卫生服务 为市民健康买单
· 专家表示:必须全面强化社区卫生服务
· 北京市出台完善医保制度促进社区卫生工作意见
· 江西赣州章贡区形成“十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 国务院召开会议部署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 评论员文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利国利民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