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重庆市推进基础教育改革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29日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

    重庆市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到2005年底,实现“两基”的区县(自治县、市)由1996年的11个增加到38个,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7.6%。与2000年相比,完成了三峡库区难度很大的5个县的“两基”攻坚任务,人口覆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8%以上;小学入学率为99%以上,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比例由2000年的93.3%上升至97.4%,均高于全国的平均入学水平。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学习的比例由47.5%上升至80.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1%增加到19%,已跨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均受教育年限由7.37提高到8.3年。

    德育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广泛开展了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基本形成。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个,其他青少年教育基地47个,评选德育示范校173所,文明礼仪示范学校300所。

    幼教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幼儿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地方课程建设为核心,网络联动,区域推进,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整合幼教资源,初步形成三位一体的业务沟通和指导网络,形成国家、市、区县三级《纲要》试点园的辐射链条。在课程建设方面,已建成一级幼儿园125所,市级示范幼儿园45所,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各界力量办园为主体的城乡幼儿教育发展格局,基本满足了家长送儿童入园的需求。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迅速。2005年,普通高中招生达到18.3万人,在校生人数达48.1万人。无论是招生人数还是在校生规模均翻了一番以上,在校生增长比例达到138%。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已经接近50%,加上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会达到80%以上,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平明显上升,达到153人,比2000年增加了84人,普通高中教育“瓶颈”开始突破。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2005年,40个区县和直属中学全部进入义务教育新课程。一是积极探索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区初中毕业生评价与考试制度和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认真开展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面实行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的“两考合一”,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建立校内和校外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拓展内涵,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发展个性和能力。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建设及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十五”期间编写并通过审定的有7套。

    远程教育经验全国推广。重庆市是一个典型的 “二元经济”结构城市,既有较为发达的都市圈,更有广阔的农村和贫穷的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农村教育相对滞后。为了加快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尽快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近年来,重庆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历史机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探索远程教育应用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国家“三部委”的充分肯定,其“上课学生用,课余教师用,节假日农民用”的“一机三用”模式在全国推广。

    管理体制调整取得新进展。重庆市积极稳妥地实施“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增加教育投入,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农村义务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布局结构调整进展顺利。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庆市各区县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地调整中小学布局。1997年至今,普通中小学减少4378所,减幅为36.73%。在校生校均规模小学由188人增加到261人、初中由984人增加到1029人、普通高中由750人增加到1556人,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有所提高。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开展了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建立健全了教育、制度、监督并举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广大教师的道德修养有所提高,涌现出了以“开县抢险救灾保护学生优秀教师群体”和“西藏中学优秀教师群体”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市和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教师教育受到广泛重视。重庆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5%、98%、95%、80%。小学、初中提高学历分别占到教师总数的60%和39%。骨干教师培训、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全员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

    对口支援工作务实求真。截至2005年8月,重庆市主城区和经济发达地区10个、学校100所直接参与了对“两基”攻坚县及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对口帮扶工作,重庆市教委已连续选派了820名青年骨干教师支援边远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促进了教育系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加快了薄弱学校建设工作,为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关链接
· 重庆市教委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可代贫困生接受捐助
· 重庆2006年“两免一补”政策将惠及90万贫困学生
· 重庆市“阳光收费”实施一年 7名校长“下课”
· 重庆出台“办法”严管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现象
· 重庆万名干部下乡驻村帮助基层党组织先进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