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4月16日电(记者杨守勇)记者从河北省政府获悉,作为全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推广应用试点单位,河北从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为切入点,特别是首先保护农民利益,预防假农资坑农害农现象,目前已在农村安装了4369台查假信息机,方便农民鉴别农资等产品真伪。
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是给每个入网企业每件产品单体一个唯一的产品监管码,并在信息数据库记录该产品单体的生产、物流、销售等信息,使产品实现了身份式管理。消费者购买入网产品后可以通过多媒体查询终端、固定电话、手机短信及互联网等多种方式确认商品监管的有效性,了解商品的详细信息,识别仿冒商品。而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可以利用监管码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对商品进行跟踪监护。
截至今年3月底,河北全省已有5437家企业签订了入网协议,有2557家企业应用了电子监管码,入网企业涉及食品、农资、建材等19个行业。
据了解,到今年底,河北计划以食品、农资、建材产品为重点,在全省发展入网企业6000家;在城区销售网点布设信息查询终端10000处;在重点乡镇和重点村农家店布设信息查询终端5000处;在10万农户布设村村通信息查询终端。到2007年底,全省所有适合加入电子监管网的企业全部入网,在全省城乡销售网点布设信息查询终端20万台以上,建成质监系统省市县三级执法打假指挥监控和执法部门信息化联动系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