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5日召开的全国“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前期工作会议上,交通部部长李盛霖要求进一步提高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质量,保证必要的前期工作周期,加大前期工作研究深度,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把前期工作抓紧做精,为推动“十一五”交通建设更快更好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伯华到会,周伯华致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港航管理部门,港口企业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主持会议。
李盛霖在讲话中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阐述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前期工作的重要意义。
李盛霖指出,前期工作是建设项目决策的基础,重视和加强前期工作,是多年来交通建设取得既快又好发展的最主要和最宝贵经验之一。统揽全局、始终重视战略研究和中长期规划是交通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高度重视、努力加大前期项目储备是交通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和水平是交通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努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目前,交通行业已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前期工作法规和规章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各地交通部门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和提高前期工作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适应新形势,不断调整和提升前期工作理念;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李盛霖表示,不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又快又好发展仍然是“十一五”交通发展的重要任务。新时期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肩负的新任务,对前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李盛霖强调,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土地、岸线、能源、建筑材料等资源的依赖性强,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确保“十一五”交通规划目标的实现,必须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前期工作中,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得更精更细,增加前期项目储备。
翁孟勇在讲话中对“十一五”交通建设前期工作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加强和加快前期工作的重大意义。二是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发展全局的角度,处理好前期工作中面临的主要矛盾,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力求做到最合理地使用土地和最小程度地影响环境;高度重视农民利益和农民的诉求,在设计、土地征用、拆迁和施工过程中尽量将对群众利益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同推进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努力保持前期工作平稳较快发展。三是要充分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促进农村公路因地制宜、健康发展。
据了解,“十一五”末,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6.5万公里,全国公路和高速公路五年新增里程分别为38万公里、2.4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1752个,新增639个;年通过能力达46亿吨,新增21亿吨。内河水运共改善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2000公里;建设内河港口泊位340个;新增年吞吐能力6400万吨。
“十一五”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将更加重视发挥规划对前期工作的宏观指导作用,从规划的全局和远景来把握项目建设。加大力度开展基础研究、基础资料统计工作,高度重视地质、水文等建设条件方面的调查、勘探工作,科学合理地确定推荐方案,确保合理的前期工作周期。同时不断完善前期工作审查、咨询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环保、土地节约等方面的审查力度。严格设计变更管理,严格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在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过程中,及时做好环评、土地预审、防洪影响评价等相关前置性工作。(《中国交通报》彭燕 邹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