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劳动力资源开发成为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一大亮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从近日成立的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上获悉,劳动力资源开发已成为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一大亮点。据统计,“十五”期间陕西全省劳务输出累计达1375万人次,创经济收入536亿元,占到陕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许多贫困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小康。劳务人员返乡创业,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

  陕西省农村劳动力约有1630万人,富余劳动力在750万人左右。为了推动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2003年9月,陕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制定了《关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的若干意见》。同年底,陕西省政府又建立了劳务输出联席会议制度,把劳务输出工作任务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管理,逐级分解下达任务,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落实了组织、人员、经费和任务,形成了省、市、县、乡镇四级管理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体系。截至2005年底,陕西全省共有各类劳务输出(职业中介)机构2251家,省及市、县(区)三级设立驻外劳务办事机构140个,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目前,陕西省已加入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劳务协作网,积极与外省开展劳务交流与合作。

  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2004年初,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组织财政、农业、教育等部门制定了8个劳务输出配套政策。同时,陕西省政府办公厅还取消了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实现了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陕西省人大常委会重新修订了《陕西省劳动力市场条例》,去掉了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关条款。对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按要求开设专门窗口,为进城务工人员免费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进一步改善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环境。

  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也得到了充分重视。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近几年,陕西全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前培训总数达179.8万人。

  陕西省劳务输出还形成了如榆林的“米脂婆姨”;西安的“蓝田厨师”;宝鸡的“宝鸡技工”;咸阳的“咸阳足疗”;陕南的“秦巴茶艺”;延安的“圣地保安”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提高了劳务输出的质量。(记者 卓九成 实习生 王倩)

 
 
 相关链接
· 甘肃省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
· 黑龙江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05年转移402万人
· 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举行成立大会
· "阳光工程"助贵州近15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 北京市将采取“三单”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 广西两年向泛珠三角地区转移农村劳动力1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