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卫生人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21日   来源:卫生部网站

在全国卫生人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卫生部党组书记、部长高强

2006年4月9日

同志们:

    2006年全国卫生人事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精神,研究部署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人才是国家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医疗卫生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卫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疾病防控、健康教育、应急处置、治病救人、服务管理、道德作风建设等,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我国卫生工作的每一个进步,都取决于卫生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壮大;我国卫生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存在差异,也在于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的薄弱和不足。卫生人才队伍的状况决定着我国卫生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决定着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未来和方向。卫生部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多次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提高各级卫生部门领导对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卫生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制订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统一思想,真抓实干,为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卫生人才队伍而共同努力。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十五”期间,我国卫生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十五”时期,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五年中,我国卫生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卫生事业发展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看到了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应急救治体系、农村卫生体系和城市新型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我们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加快城市社区卫生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居民期望寿命由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2004年的72.0岁,婴儿死亡率由3.2%下降到2.1%,孕产妇死亡率由5.3/万下降到4.8/万。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努力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也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结果。从事卫生人事人才工作的同志们,紧紧围绕卫生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从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出发,努力开发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壮大卫生人才队伍,不断推进卫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改善卫生人才队伍状况。

    在中央“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下,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建设一支道德高尚、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卫生人才队伍成为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制订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2年卫生部党组制订了《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提出了15年内卫生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策略、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2004年,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意见》,提出了做好卫生人才培养、人才吸引和人才使用工作的目标任务。各地区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落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促进了卫生人才工作的开展。

    我们坚持以提高素质为重点,优化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结构。2004年卫生人员总数达到535.7万人,卫生技术人员439.3万人,其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23.4万人,占卫生技术人员的26.9%,比2000年增加1.5%。我国卫生人员的千人拥有量已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们实行严格的医生职业准入制度,职称管理进一步规范,卫生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2004年,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占全部卫生人员比重,由2000年的16.8%,下降到14.1%;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由25.4%提高到27.4%。抗击非典疫情和禽流感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证明,我国卫生队伍是一支经得住严峻考验的队伍。

    我们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推动重点学科建设。认真做好两院院士选拔、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评定和中国青年科技奖评选等工作,鼓励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卫生部制订了《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办法》,在全国卫生行业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已评选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59名,其中有4名当选为两院院士。医药卫生界两院院士已有11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已达1.4万多人。

    我们加强西部地区和农村卫生人才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发挥部属部管医院在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优势,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实施“支援西部地区农村卫生工程”,做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接收工作,组织开展卫生人才援疆项目和西部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为西部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把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作为工作重点,与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农业部共同制订了《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稳定农村卫生人才、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制订了城市医生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制度和城市新聘卫生人员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到农村服务一年的规定。认真组织实施“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计划在3年内选派城市万名医师到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各级卫生部门加强城市对农村卫生的支援,努力实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的目标。目前,已有近4000名医务人员深入到600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帮扶工作,提高了当地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缓解了农村“看病难”的问题。

    我们加强卫生干部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卫生部制定了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实施方案,组建全国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专家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全国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和《全国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大纲和课程设置》,推动了全国的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工作。

    我们注意发挥人才市场的作用,合理配置卫生人才资源。卫生部成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各地相继成立了18个卫生人才中介机构,每年举办行业性、区域性人才交流会议,实现人才市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为卫生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我们加强社团管理,发挥各类卫生人才的作用。卫生部制订了《业务主管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社会团体管理的若干规定》等文件,调整社会团体布局和职能,加强制度建设。推荐年富力强的干部到社会团体工作,充实领导力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卫生部业务主管的47个社团,积极围绕卫生中心工作,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发挥专家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开展学术交流,为卫生人才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公益活动,扶贫济困,关爱弱势人群。对于推动卫生改革发展,提高医学水平,培养卫生人才,严格行业自律,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组织开展先进集体、先进人物表彰活动,弘扬救死扶伤的医德医风。2004年,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北京佑安医院等199个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533名同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授予钟南山等5名同志“白求恩奖章”;2005年授予王玲同志“白求恩奖章”。这些同志视病人如亲人,无私奉献,高度负责,把维护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对于激励广大医疗卫生人员,树立忠诚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加强卫生机构队伍建设,推动卫生改革发展。

    为改善公共卫生管理,2002年卫生部成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2003年设立了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农村卫生管理司和卫生政策法规司,2005年组建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卫生监督局,增加了部分事业编制,依照公务员管理。卫生部制订了《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各地卫生厅(局)人事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加强疾病控制、应急处置人才的培养,吸引、鼓励高校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工作水平。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我们对10000名现场流行病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举办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艾滋病医疗救治诊疗技能和护理工作水平。加强对全国卫生应急管理干部、血站管理人员、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增强卫生管理能力。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2000年,卫生部、中组部、人事部共同下发了《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订了5个配套文件。各地广泛深入的开展了以推行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改革用人制度,推行聘用制。我们坚持按需设岗、按岗择人、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固定僵化的用人模式,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努力解决人员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才合理流动,增加了卫生人事管理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符合公平效率原则的分配方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行首席专家制度,分配向一线科研人员倾斜;许多医院实行绩效工资制,将人员工资与岗位劳动强度、病人满意度结合起来,分配向重点岗位、优秀人才倾斜,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的分配办法。

    三是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人才评价体系,科学选拔人才。卫生部、人事部共同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条件》等一系列文件,采取以考代评的方式,在全国推行卫生专业初中级技术资格国家统一考试制度。到2005年,全国共有200多万卫生工作者参加了考试。同时,规范卫生高级职称的评审、标准条件,保证高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质量。

    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安置未聘人员。各地发挥人才中介组织的作用,提出先将“单位人”转变为“行业人”,逐步再向“社会人”转变。有些地方鼓励未聘人员到基层社区为群众服务、兴办服务业;有的组织岗位培训,帮助未聘人员提高技能再上岗,保证了改革平稳有序的进行。

    (四)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2000年以来,中央先后颁布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作出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暂行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重在解决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问题,扩大民主选拔,加强干部监督。按照中央要求,卫生部制订了《关于落实<2004-200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的指导意见》,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监督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2003年卫生部党组制订了《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制暂行办法》、《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暂行办法》等八个配套文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改革措施,努力创造公平的用人机制。卫生部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健康报社等直属单位副职进行了公开选拔,卫生部机关司局级干部实行考察任命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相结合的选拔方式,处级干部普遍采取竞争上岗的办法。各地以公开选拔为突破口,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一批年轻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发现和储备了一批优秀后备干部。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尊重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试用期等制度,把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作为干部选拔的必要环节。规范干部考察程序,完善考察方式、方法,坚持干部任职考察、届中考察,规范年度考核,实行定期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对年度考核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调整工作岗位。

    “十五”期间,全国卫生人事人才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卫生人才不足,高素质卫生人才严重匮乏,仍是制约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的因素。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作风建设的人才,缺乏高水平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人才,特别是农村和社区缺乏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人才。优秀人才缺乏的状况,不仅影响了当前工作,也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卫生人事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研究得不深,在收入分配、人才流动、多点执业、人才选拔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积极探索,逐步加以解决。

    二、对卫生人事人才工作的几点体会。

    世间万物,人是最可贵的。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既通晓专业知识,又具有全面素质,品德高尚、技术精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队伍,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最根本的保证。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我们主要有以下体会:

    第一,卫生事业发展要靠卫生人才队伍来支撑。当前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多,但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缺乏。没有房屋可以造,设备短缺可以买,但卫生人才队伍只有靠我们去培养。没有合格人才,再好的设备也难以发挥作用。广大卫生人事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紧紧抓住“十一五”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人事管理,严格人员监督,努力改善卫生人才队伍、特别是基层人才队伍状况。

    第二,做好卫生人才工作,必须加强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卫生事业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公益事业,根本宗旨是为人民健康服务。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教育公共卫生工作者努力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使群众少得病、不得病;教育医疗卫生工作者忠诚为患者服务,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卫生人才人事工作崇高而光荣的使命。在卫生工作队伍中,绝大多数同志刻苦钻研、忠实服务、不计名利、甘于奉献,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但是,也确实有相当一批人,见利忘义、以医谋私、置群众利益于不顾,违背于自己从医的诺言。我国古代医圣孙思邈说过:“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至想”。这些医学圣贤的古训,应该成为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座右铭。卫生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教育。不仅要重才,更要重德,没有高尚道德的人不是真正的人才。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卫生系统要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广泛宣传,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作为评价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把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卫生人才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目标,使“八荣八耻”成为规范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言行的指南,把忠诚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和任用人才的重要条件。正确掌握人才标准,高度重视人才选用,努力做好人事人才工作。

    第三,做好卫生人事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事工作的基本职责是培养、选拔、任用人才,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组织保证。人事干部必须把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服从和服务于卫生工作全局。布置工作要把握政治方向,处理问题要注意政治影响,任用人才要坚持政治标准,围绕卫生改革发展全局,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增强为大局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在创新机制、提高水平上下功夫。卫生人才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端正、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医疗卫生队伍。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这三个环节,既要努力培养高技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又要注重建设面向基层群众、掌握适宜技术的人才队伍。人才是什么?人才就是德才兼备、有某种特长的人。既包括著书立说、功勋卓著的医学大家,也包括忠诚为群众解除病痛的普通医生。群众患病既有危重病症和疑难病症,也有常见病、多发病,卫生人才队伍也要有不同层次和合理结构。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够帮助群众恢复健康的医疗卫生工作者都是人才,这就是正确的人才观。要从群众健康需求出发,优化人才结构,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发挥创造力的管理体制,健全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选用、人才流动、人才激励、人才保障机制,努力构建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人才辈出、结构合理的良好局面。

    三、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创卫生人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卫生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研究加强卫生人才建设问题,从人民群众最需要,卫生工作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加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人才建设,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群众不同需求的医疗卫生队伍。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人事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国卫生大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理顺机制,整合资源,优化卫生人才队伍结构。

    要认真分析目前我国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管理等各类人才队伍的现状,针对最薄弱的环节,结合“十一五”规划,研究提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是重点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建设的重要性,把农村卫生人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认真实施“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城市医生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满一年的规定,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不能晋升高级职称。鼓励和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突出加强乡镇卫生院长的培养、管理和监督,选拔作风好、懂技术、善管理、有热情,具有中级及以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人才担任卫生院院长。卫生部门要与组织人事部门密切配合,做好选拔、管理工作。

    二是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对社区卫生人才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社区卫生人才严重不足,全科医师极端缺乏,与工作需要很不适应。要与人事部门、教育部门紧密配合,加强社区全科医师培养,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制订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编制标准和聘用办法,从人才培养、使用、管理、监督等四个环节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要组织城市大中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选派高素质医生到社区提供优质服务,选拔合格社区医生到大医院进修,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西部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取项目经费,为西部地区培养卫生人才。选拔西部地区专业技术骨干到部属部管单位或东部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研修学习。认真执行卫生人才援疆项目,帮助新疆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骨干。继续做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的培养工作,使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做好“博士服务团”成员选派工作,为西部培养卫生技术骨干和管理干部。

    四是加强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代表我国卫生发展的方向,决定着我国能否在国际医学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目前,我国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缺乏,分布也不合理,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要创新机制,创造条件,完善政策,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内容的高层次卫生人才评价使用制度,努力为中小城市和中小医院培养中青年优秀人才。卫生部今年将继续进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工作,继续做好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高层次人才选拔工作,促进高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加强管理干部岗位培训,提高卫生管理干部素质。目前,有相当多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干部由技术人员兼任、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管理经验不足,也不能保证足够的工作时间,这种情况应逐步改变。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全国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培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制订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按照《卫生部关于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通知》要求,建立卫生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推动专职卫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今年,卫生部将结合“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和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强化卫生管理岗位培训,并逐步推广。

    (二)以提高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队伍建设。

    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救治体系基础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也在顺利进行。今后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应转移到提高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能力、水平、素质和思想道德作风建设上来。坚决克服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的倾向,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分工,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标准,落实岗位责任,加强管理监督,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三)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公务员队伍建设。

    要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务员法》已正式实施,贯彻公务员法是今年人事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卫生人事部门要按照当地组织、人事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本部门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组织好《公务员法》的学习、培训工作,将《公务员法》列入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卫生系统广大公务员准确理解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做到知法、懂法、用法。二是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对象、条件和程序进行登记,确定机关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做好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和管理工作。三是要按照中央要求,做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机关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素质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强民主建设,坚持集体决策,增强班子团结。

    要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加强后备队伍建设。按照卫生部党组《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干部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扶贫援疆援藏等工作,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提高工作能力,做好选拔任用,优化班子结构。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干部管理,坚持干部任前公示、任职试用制度,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与考察任命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改进干部考核办法,注重实绩表现,及时调整不称职干部;探索建立符合正确政绩观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

    加强培训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卫生系统要按照中央通知要求,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提高培训质量,推进干部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理念,围绕坚定信念和提高能力,积极推进学习型部门和学习型单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实际情况,开展党校培训、业务培训、出国考察、学历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针对卫生系统培训多、缺乏规范管理、培训效果不高的状况,人事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统筹管理,整合资源,防止低水平重复,努力在提高培训效果上下功夫。

    (四)坚持改革创新,继续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当前的改革重点,是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各项配套措施。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和《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的规定,各级卫生部门要制订科学的岗位设置和岗位管理办法,规范单位招聘和聘用合同管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制订岗位和绩效相结合的工资分配办法和特殊岗位津贴办法,严禁个人收入与医疗服务收入直接挂钩。完善聘后管理,坚持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做好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

    要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围绕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总结经验,探索有效方法,重点研究规范医疗机构收入分配办法和特殊岗位津贴管理办法,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收入分配机制。研究岗位设置、岗位分类和结构比例,做好由人员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衔接和过渡。加强对医院院长职责和工资待遇的研究,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后勤社会化管理。

    对各地在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创造的好经验,要认真总结,加强交流。大力宣传卫生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政策,及时报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政策、好措施,树立典型,组织推广,营造全系统关心、支持人事制度改革的良好环境。

    (五)进一步加强管理,发挥社会团体作用。

    卫生系统社会团体较多,如何有效管理,积极发挥作用是一个大问题。要坚持一手抓培育发展,一手抓监督管理,两只手都要硬。加强公益性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提高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发挥行业组织维权和自律作用;探索社会团体的评价淘汰机制。在工作中,一是要严格成立社团的审核。二是要对现有的社团进行结构调整。三是要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和评价标准。四是要充实社团力量。五是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六是要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指导和监督。七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制订卫生系统基金会管理办法、社会团体换届工作管理办法,修订社团登记办法。

    四、认清形势,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

    随着公务员法的全面实施,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全面推进。这些都与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切身利益有关,工作难度很大。卫生人事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努力增强三种能力。

    树立三个意识,一是牢固树立学习意识,加强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文化学习,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人事人才工作,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己身不正,焉能正人?要把加强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做到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做到精通人事管理政策,熟悉卫生管理业务。

    二是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胸怀全局,立足本职,站在卫生工作全局考虑问题,发挥自身表率作用,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三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规范,落实服务措施,加强协调配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增强三种能力,一是增强知人善任的能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坚持正确的人才标准,善于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做到既听其言,又观其行,重在实践,重在业绩。要善于任用人才,坚持干部德才标准,改进干部考察和评价方法,正确衡量干部的德才素质和能力水平,客观反映干部工作业绩,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上来。

    二是增强整合人才资源能力,全面掌握人才分布情况,深入研究卫生人才需求,探索建立人才流动通畅、人才配置合理的管理机制,优化人才结构。

    三是增强抵御不正之风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反腐倡廉、拒腐防变。公道正派是人事干部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人事干部工作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党的原则,真正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

    提高人事干部的能力和水平,离不开组织上的培养和教育。各级卫生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人事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培养干部、识别干部、任用干部。通过交流轮岗、挂职锻炼、承担重大任务等多种方式,丰富他们的阅历,增长他们的才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工作水平。对人事干部要多关心、多帮助,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同志们,卫生工作需要人才,人民群众期待人才,人才建设对于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德才兼备、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卫生人才队伍而努力奋斗。

 
 
 相关链接
· 甘肃省召开农村卫生工作会 卫生部部长高强出席
· 高强表示商业贿赂是造成医药行业混乱的重要原因
· 高强表示运行机制是目前公立医院存在的最大问题
· 高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需多方面齐抓共管
· 卫生部部长高强致信慰问参加支援农村卫生医师
· 专访卫生部部长高强:公立医院要公益不应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