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4月30日电 "山东的路"已经成为一个品牌闻名全国。不仅是山东的公路建设成绩骄人,而且在公路管理和养护方面山东也摸索出一系列经验。在4月22日交通部公布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结果中,山东省获得总评分、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全部三项第一。交通部在总结山东等省的工作时指出,我国公路"重建轻养"的倾向得到初步改善,这主要体现在整体路况水平明显改善、养护投入增加、路网改造工程效果明显等方面。
据山东省交通厅厅长周秋田介绍,从"十五"计划开始,山东公路养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公路养护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增强"、"六个提高""一个推动"、"一个延长"。
"三个增强"是对公路养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得到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得到增强,服务意识得到增强。认识提高了,山东公路养护才有了参照系和出发点。一是对公路养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得到增强。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不断提高大家对养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公路养护工作的基础性地位。首先是大力倡导预防性养护,引入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放眼从新建到改建的全过程来评价养护工作,通过在重点路段实施预防性养护的实践,使大家认识到一条养护措施到位的公路更能节约建设资金。其次是从服务经济,奉献社会的角度审视养护工作,一条公路可以两三年内建成通车,但是它真正的功能发挥却是在通车后的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这段时间是公路实现和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公路工作者加强养护管理,实现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是科技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大力实施"科技兴交"战略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一些长期困扰公路发展的技术难题相继突破。"十五"以来,全省公路系统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多项,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的科研项目共计43项,所有项目大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的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些项目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不但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山东公路在"畅洁绿美"理念的基础上,增加安全、舒适的内容,丰富美的内涵,创造性地提出了公路养护"畅安舒美"的新理念。"畅安舒美"理念是"以人为本"理念,是公路养护工作向人性化服务转变的新起点,是山东公路养护工作的新指针。
"六个提高"是公路养护质量得到提高;公路保畅通能力得到提高;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公路标准化、美化水平得到提高;公路养护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2005年,山东省国、省道综合好路率达到96.5%和87.8%,比"九五"提高5.8%和3.5%。山东公路养护坚持"依靠科技,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高养护质量。从2004年起,山东省实施了"公路养护畅通工程",要求公路养护工作要始终把千方百计保畅通作为养护工作的首要任务,确保公路不但要"通",而且要"畅"。畅通工程有四个层次的内涵:一是指公路路面、桥梁在结构性能上能够保证行车畅通;二是指在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维护以及特殊季节、特殊天气下的公路通行 ;三是公路设施自身的排水畅通;四是实现公路养护信息的畅通,包括规范各类指路、指示标志,道路通行状况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等。
山东公路人从为公路用户提供安全行车环境、为公路维护提供安全工作环境、为公路设施提供安全保障三个层面入手,分日常养护、大中修工程、桥梁养护、公路安全保障、高速公路安全运营以及特殊条件下的养护管理等七个方面,围绕应当采取的工程措施、养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三种手段全方位、全天候全面实施安全保障工程,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山东省安全保障工程实施细则》一书,指导一线公路养护工作,两年来,投入1亿多元对国省干线公路的重点安全隐患路段进行了彻底整治,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十五"期间,山东公路养护围绕"实施安保工程,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服务;路政服务电话96660,为用户提供路政咨询服务;增设服务设施,为用户提供温馨亲情服务;定期发布公路通行信息,为用户提供路况信息服务;规范标志设置,为用户提供畅通便捷服务"五个方面,打造山东干线公路人性化服务的民本形象。
山东省还先后实施了公路养护"三年大变样"、"五大养护工程",通过实施公路养护文明示范路段、文明样板示范工程等活动,加大公路治理力度,通过维修路面、加固桥梁、硬化平交道口、疏通边沟、整修路基、绿化路肩边坡等综合养护技术措施,加强全面养护,精心打造公路养护的新样板,深入开展文明样板路建设,在创建文明样板示范工程中,尤其重视公路绿化工作,在提高公路绿化标准的同时,开始注重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公路绿化工作,着力塑造多树种、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合生态群落和绿化景观,在城市出入口路段,逐步扩大绿化品种,提高绿化档次,建成了两侧郁郁葱葱、风光秀丽的绿化带,在美化城市、美化环境的同时,树立了良好公路形象,使公路标准化、美化再上新水平。截止2005年底,全省共建成文明样板路3948公里,占干线公路总里程的22%;完成干线公路绿化投资3.6亿元,对5600公里干线公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建成GBM工程10292公里,占总里程的56%。
山东省以养护运行机制改革为契机,从不断改革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手段,规范管理行为四个层次入手加强养护管理,使公路养护综合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研究制定了《关于全省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意见(试行)》,积极推进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进程。在实行管养分离方面,积极培育专业化养护公司,目前全省已成立养护工程公司67个,形成了设备齐全、规模适中的公路养护生产实体。在养护工程市场化方面,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社会化招标,大修工程省厅公路局为业主,在全省范围内招标;中修工程所在市为业主,在全市范围内招标。所有的大中修工程均实行"四制"管理,目前已初步形成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市场。在小修保养资金管理上,打破过去按路段里程切块平均分配资金的方式,实行小修和保养分离,小修工程实行管养分离、定额管理、计量支付、工效挂钩、严格考核,由市公路局直接控制,根据各基层单位挖补的数量、结构形式和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计量支付,保养资金按照路段进行承包,建立日常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目前正在尝试与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签定保养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
与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相适应,在机制改革基础上,山东省不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十五期间,出台了各项管理办法十几项,包括《山东省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实施办法》、《山东省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办法》、《山东省公路养护小修保养管理办法》、《山东省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山东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等,内容涉及公路大中修、小修保养、桥梁养护、公路绿化、水毁抢修等各个方面,使公路养护管理的每个阶段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加强了公路养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一个推动"是推动了养护技术进步步伐。"十五"期间,山东省对公路养护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创新,推动了养护技术进步的步伐。在公路大修工程中,结合工程实际,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改造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十余种加铺层的路面结构对比,得出大粒径沥青混凝土柔性基层和连续配筋混凝土两种最优结构,课题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山东省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粒径沥青混凝土柔性基层在G204大修工程中取得满意效果,通车三年多来,路面没有发生任何病害,解决了半刚性基层早期裂缝的难题,目前该技术已经在高速公路大修工程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并且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山东省首次提出了"沥青路面要呼吸的概念",将沥青路面当作三相体来研究,对路面大修改造技术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干线公路的老油路大修改造中,尝试了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并且召开了全省施工现场会,对该技术进行了推广;在路面中修工程中,引进了同步碎石封层技术、改性沥青稀浆封层技术、沥青路面微表处技术等;在路面小修工程裂缝处理上,使用进口灌缝机和灌缝胶,并在灌缝技术上继续提高和完善,2005年组织了全省沥青路面灌缝技术大比武,提高了技术工人的熟练程度。养护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养护工作者业务素质,也促进了养护工作者对养护技术的革新步伐。
"一个延长"是公路使用寿命得到延长。随着山东省公路管养水平的整体提高,公路养护技术的日趋完善,全省养护对策选择上更加科学,对不同的路面结构型式,在合适的时机采用最佳的养护方案适时养护,使公路使用寿命明显延长。
在谈到发展经验时,周秋田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省广大公路养护职工的齐心协力、开拓拼搏,更离不开交通部提供的一个大家重视养护、关心养护的外部环境。"十五"期间,山东省在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当前的养护工作,不断深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促进公路养护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在全省公路系统逐渐凝聚形成了一个共识:实现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养护是基础、是前提,也是关键,抓好公路养护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公路、推进公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正是在这个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山东省才能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公路养护与管理摆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大力倡导预防性养护,以更科学、更经济、更环保、更人性化为目标,不断丰富养护手段,提升公路管养水平,始终保持公路良好的服务状态,努力向社会提供更加良好的公路通行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