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上海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全国农民提供现代化服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3日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云南思茅、文山、红河、迪庆这四个地、州的上海市对口支援的村庄里,今年春天传出了一件新鲜事:总共200多个村庄每个村子都要建“农民远程教育网站”,如今三分之一已经建成。上海市农委主任说:“村民们不用出村,就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站的电视机看到上海市农委通过卫星送来的农业科技节目,市农委根据市委‘上海农业要为全国服务’的要求,努力以信息化为全国农民兄弟插上现代化的翅膀。”  

  农民远程教育网从周一到周五都为农民上科技课,每天上下午各有两堂课。送到云南对口支援地区的课程颇有针对性:前些年,当地开始养起了上海送去的南德文肉牛,如今这些肉牛开始生养小牛,于是农民远程教育网就送去了“如何喂养南德文小牛”的课程;金山区给思茅普洱地区送去了奶牛,远程教育网马上跟进讲解“奶牛的选种和喂养”。由于这些课程能为农民解疑释难,所以在当地出现了“学校一发通知,老师竞相观看;村长一发通知,农民竞相观看”的“盛况”。  

  以信息化手段为全国的农民兄弟服务、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上海市农委近年来主要采用的举措有“五网一线”。这“五网”除了农民远程教育网以外,还有上海农业网、科教兴农网、华东农业网、农委政务网,“一线”就是“农科热线”。记者想不到的是,仅仅上海农业网,每天的点击率就达15万次,迄今已达3.2亿次。  

  2003年初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主办的“科教兴农网”开办之初,开辟了一个“海外之窗”栏目,主要介绍世界最新的农科信息。不久,承办单位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发现这个栏目点击率很高,于是,他们就组织了一批专业翻译力量,将“海外之窗”一分为二:开办了主要介绍海外农业市场动态信息的“环球农业”,以及针对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的栏目“技术壁垒”。一年多来,这两大栏目共发表了各类信息1.2万多条,这些信息均可免费查询,受到各地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欢迎,充分体现了“城市反哺农村”的要求。国家权威部门的网站曾一次就转载了这两个栏目的信息2000多条。  

  为了帮助各地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他们还开发了“蔬菜田间生产管理系统”。过去,日本对农产品的进口只有9300多个限量标准。而从今年5月29日起,日本将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将农产品进口限量标准猛增到5.1万条。即使是一把最普通的蔬菜,日方在进口时也要求列明其原产地、生产管理者、种子来源以及生产过程中使用过哪些农药、肥料等情况。农产品出口企业既可以通过“技术壁垒”栏目了解国际上“绿色壁垒”的最新动态,还可以通过“蔬菜田间生产管理系统”为蔬菜出口建立追溯系统,去推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大门。  

  24小时接听全国农民兄弟来电的“农科热线”、“食品安全条码追溯系统”、“畜牧生产管理系统”、“农产品安全监测网络系统”、“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上海市农委的信息服务覆盖面广、内容做深做实,深受全国农民兄弟、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大企业的欢迎。  

  上海市农委科技处介绍,为解决农业科技和信息进农家“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市农委下属的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为农综合服务信息查询系统”的标准化模块的开发。该系统只需一根电话线,用触摸屏和热线电话的方式为农民兄弟提供“四农(农业信息、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和农业生资)”最新的集成化信息,使电视、电脑和电话“三电合一”,让农民兄弟不用上网就能直观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成果。目前这一系统已经得到了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和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年内就将在全国推出。

 
 
 相关链接
· 信息化和信息产业成为上海城市发展运行重要支柱
· 数字上海带给老百姓方便 信息化服务更具亲和力
· 我国将制定专项规划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
· 山东省政府印发《意见》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