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吉林省通过实施“十大工程”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5月20日   来源:吉林日报

    从前是围着“农田”转,跟着“节气”走,唱着“四季歌”;如今是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跳出农业研究农业,跳出农村发展农村。3年来,吉林省依托“十大工程”,落实项目1067个,投融资162.4亿元。

    “十大工程”即优质粮食工程、龙头企业工程、优质畜禽工程、高效特产工程、绿色食品工程、转移就业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市场开拓工程、综合保障工程、大力推进新村工程。新思路带来新变化,通过实施“十大工程”,吉林省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建设“十大工程”,给吉林省农业带来的一个大变化,就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截至目前,通过发展订单农业,每年落实种植业订单达3000多万亩,畜禽订单2亿多头(只)。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由“九五”时期的225亿公斤,提高到250亿公斤阶段性水平。吉林省粮食单产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其中玉米单产基本与美国持平。

    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在“十大工程”的拉动下,“十五”期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6%,高于“九五”时期5.9个百分点。其中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增幅18.6%,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6.7个百分点。近年来,吉林省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政策增收、结构调整增收、科技增收、劳务增收、过腹转化和加工转化增收、市场营销增收等齐头并进,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增收的格局。以优质畜禽工程为例,目前吉林省畜牧业产值已占据农业总产值的近半,去年实现产值4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来自于牧业,一些粮食大县、大乡,50%以上靠牧业增收。

    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化。过去较长时期,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基本上是粗放经营,其结果是增产不难增收难,产量不低效益低。近年来,吉林省依托“十大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质量效益,注重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目前,全省专用特用玉米、优质水稻、高油大豆面积已达3100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48%。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识1301个,监控面积2500万亩,产量1767.6万吨,产值236.2亿元。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了依靠科技进步、追求质量效益的轨道。(记者石巍翟劲涛)

 
 
 相关链接
· 吉林省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年年有突破
· “农业科技创新”成为吉林省农业发展“关键词”
· 吉林省积极组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发展订单农业
· 吉林省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凸现“优势效应”
· 吉林提高农业机械化 农民“体面耕作文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