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1日 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在北京会见了来访的朝鲜中央银行行长金完洙。
4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发行库、发行基金调运和供应危机处置预案》。
12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会见世界银行副行长孔杰忠,双方就中国经济发展及中国与世行合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会见泛美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卡尔沃,讨论了我国加入泛美行相关事宜。
19日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发行2005年凭证式(四期)国债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通知,2005年凭证式(四期)国债发行总额为300亿元,其中:三年期210亿元,五年期90亿元。三年期年利率为3.24%,五年期年利率为3.60%。如发行期内遇到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调整,尚未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利率在利率调整日按三年期、五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调整的百分点相应作同向调整。提前兑取分档利率的调整情况另行通知。
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率团赴俄罗斯出席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银行合作分委会第六次会议,双方签署了《会议纪要》。
21日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
22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其中一年期美元、港币存款利率上限均提高0.5个百分点,调整后利率上限分别为1.625%和1.5%。
25日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2005年小额支付系统工程详细实施计划》,确保2005年小额支付系统开发建设任务的如期完成。
8月
2日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
4日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规范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各项工作。
6日 国务院决定,任命胡晓炼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10日 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5]83号)精神,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挂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要承担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金融市场监测、金融信息分析研究、金融产品研发和交易、区域金融合作等职责。
18日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自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19日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以强化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防范计算机信息技术风险,保障人民银行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试行)同时废止。
22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赴美参加堪萨斯联储第29届高级研讨会,并于会议期间分别约见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美财政部长斯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英格兰银行行长莫文金、国际清算银行行长奈特等,就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作了全面、系统的宣传和解释。
23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美元、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其中,一年期美元、港币存款利率上限均提高0.375个百分点,调整后利率上限分别为2.000%和1.875%。
25日 中国人民银行与非洲开发银行、东南非贸易与开发银行、西非开发银行在京联合举办了商业机会研讨会。
31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05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和1角硬币。
9月
2日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办法》,以加强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发行库安全监控系统管理,提高发行库安全防范水平,保障国家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
3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出席在新加坡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新加坡金管局联合主办的“亚洲经济金融一体化”高级研讨会。
5日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人民币图样使用管理办法》和《经营、装帧流通人民币管理办法》,以加强人民币图样使用的管理和规范流通人民币经营、装帧行为,维护人民币信誉。
6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在加拿大举行的中央银行圆桌会议。
12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率团出席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国际清算银行行长例会,介绍了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并阐述了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等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操作程序》,提高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工作效率和质量。
13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出席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全球经济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全球经济前景、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中国经济发展等议题。
14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05年9月30日将大额支付系统国家处理中心(简称NPC)切换至应急灾备NPC运行,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大额支付系统应急灾备NPC切换运行方案》和《大额支付系统应急灾备NPC切换运行就急预案》,以提高支付清算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5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选择2-3个省份的部分城市进行横向联网电子缴税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引导、规范和促进全国横向联网电子缴税工作,推动全国横向联网工作进程。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会见台湾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一行,向其介绍大陆金融市场及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并对富邦集团希望进入大陆的意愿,原则上表示欢迎。
16日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召开2005年第三季度例会。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周小川主持。会议总结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分析了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并研究了货币政策取向和措施。会议认为,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金融运行良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平稳实施,人民币汇率实现双向浮动,远期市场升值预期幅度有缩小的迹象。
22日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支付清算系统危机处置预案》,以正确、高效处置支付清算系统面临的突发事件,提高支付清算系统应对危机的处置能力,防范支付清算风险,保障支付业务处理的连续性和社会资金的安全。
23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出席七国集团副手级对话会,就外汇市场发展与参会者交换了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七国集团与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财长、央行行长对话会,并就全球经济形势及油价等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参会者进行了讨论。
24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金融协会(IIF)年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理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率团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和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秋季部长级会议。此次会议重点讨论了世界经济展望、基金组织中期发展战略和债务减免等议题。
26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由美联储承办的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并就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发言。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济研究所(IIE)举行的座谈会。并就中美两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美经贸关系未来将面临的挑战等问题与参会者进行了探讨。
28日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发行2005年凭证式(五期)国债有关问题的通知》。根据通知,凭证式(五期)国债发行总额为500亿元,其中:三年期350亿元,五年期150亿元。三年期年利率为3.60%,五年期年利率为3.60%。如发行期内遇到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调整,尚未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利率在利率调整日按三年期、五年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调整的百分点相应作同向调整。提前兑取分档利率的调整情况另行通知。
9月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上表示支持八国集团提出的免除重债穷国债务的多边减债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