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讯 云南省把构建农村职业教育网络体系,作为实现职教扶贫和培养新型农民的重点,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供服务。
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生源在农村。 就读职业学校,已成为广大农村适龄学子的普遍选择,也是云南省转移和输出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为确保他们学有所获,成为服务“三农”的生力军,近年来,云南省各地职校紧紧围绕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培养新型农业劳动者为目标,立足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快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培育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多数是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实际,云南省将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学生救助制度,采取切实的措施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从今年开始,逐步将中职学生纳入国家贷款资助范围,同时拨专款资助农村贫困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教。此外,还把安排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探索采用奖学金、助学金、教育券等助学办法,帮助经济困难学生上学和完成学业,实现培养一名学生减少一个贫困户的目标。
此外,云南省将充分利用县级职教中心(职业高中)为骨干,以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建立覆盖县、乡、村的实用型和开放型的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普遍开展适合当地生产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适合进城务工需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普通中小学要利用现有的师资、校舍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在没有独立设置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地方,普通中小学要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争取到2010年全省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达到2500万人次,每个农户有一个劳动力通过培训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实现家庭增收、集体经济发展的目标。(记者 罗霞 通讯员 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