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第一阶段“兴边富民3年行动计划”1年多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及25个边境县(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要部署,抓机遇谋发展,全面创新发展思路。经过努力,边境地区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25个边境县(市)实现生产总值303.4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7亿元,比上年增长72.7%。
针对云南省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决定,在8个州市25个边境县(市)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按照“整合边的资源、创造边的特色、改变边的面貌、作出边的贡献”的思路,努力改善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发挥特色和优势,开发资源,扩大开放,使边境地区与内地协调发展。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国土面积占全省的23.2%,人口占13.5%,几乎都是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缺乏产业支撑。其中有17个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还有63万多人收入在绝对贫困线以下,占农村总人口的12.7%。
“兴边富民3年行动计划”针对的是边境地区各族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在交通、水利、能源、产业、教育、文化、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提出了10项目标任务和措施,采取省级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3个单位共同对口帮扶1个县(市)的“3+1”对口帮扶机制,帮助边境地区办30件惠民实事,各级政府总投资近50亿元,力争3年内通过多种渠道完成投资规模超过200亿元,用以边境地区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去年一年,“兴边富民3年行动计划”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农村人饮解困工程组织实施了94个项目、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组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项目114项、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组织实施了25个项目、广播电视村村通组织实施了2850个项目、边境城镇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了24个项目,这些实事提前完成了3年任务。还有农网改造工程、通乡公路路面硬化、边境地区农村能源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及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工程等17件实事完成了2005年任务。培育特色产业、城镇建设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科教及民族文化建设、农村卫生设施建设等10项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另外,对口帮扶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73个对口帮扶单位中已有71个单位先后建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制定了3年工作计划,已开始投入资金和技术进行对口帮扶工作。
今年,是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的第2年,也是3年行动计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一年,要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确保政策到位、责任到人、资金到项目,紧扣30件实事的具体落实,继续抓好对口帮扶工作,充分发挥“3+1”模式的推进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督查制度和奖惩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举全省之力,扎扎实实推进这项工作,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完)(杨旻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