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至5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率领国家防总黄河防汛检查组赴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检查防汛。他强调,面对严峻的黄河防汛形势,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强化责任、落实措施、以人为本、科学防控,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防汛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4天中,汪恕诚率组行程2300余公里,由西向东深入河南省安阳、焦作、济源、洛阳、开封和山东省济南、东营等地黄河及沁河、伊洛河等支流的堤防、险工险段、水文站、水库以及黄河入海口进行防汛检查,听取了黄河防总和豫鲁两省防指今年备汛情况的汇报并交换了意见。黄河防汛检查组由水利部、商务部和中国气象局以及黄河防总有关负责同志组成。
汪恕诚对黄河防总、豫鲁两省防指和沿黄驻军以及广大黄河水利干部职工高度重视黄河防汛,为迎战今年黄河可能发生的大洪水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分析了黄河防汛形势,对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据气象预测,今年夏季主要多雨带位于华北南部到长江下游之间,渭河流域、汉水上游、黄淮等地区有洪涝,黄河中下游、伊洛沁和泾洛渭等流域处于今年预报的多雨带,黄河发生大洪水的概率增加,需要高度警惕。近年来,虽然黄河防洪工程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是黄河防汛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依然没有改变。由于黄河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导致部分地区干部群众对黄河防汛产生了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沿河干部群众缺乏抢险实践经验,新任行政领导也缺乏临场组织指挥的实战经验和应变能力;黄河河势游荡,河道工程和堤防很容易发生大的险情;黄河滩区安全设施少,避洪转移安置任务重;沁河、伊洛河等支流防洪基础薄弱,防洪压力较大;去年黄河流域上游来水偏多,干流水库蓄水多,防洪调度难度加大。这些都是当前黄河防汛面临的重大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汪恕诚要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防总第一次会议精神,结合黄河防汛工作的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充分认识黄河防汛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黄河防汛事关全局,一旦出现问题,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将不可估量。对此,必须要有充分认识,保持清醒头脑,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是要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是做好防汛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要认真加以落实。要按照国家防总印发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抗旱职责》,建立防汛抗旱责任事故追究制度。要狠抓落实,做到职责到位、思想到位、指挥到位。对因领导不力、工作疏忽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对于一些重要的险工要明确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制订切实可行的抢险预案。
三是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做好蓄滞洪区、库区和滩区群众的避洪安置工作。沿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按实战要求进一步完善防洪预案,增强可操作性。编制预案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当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要及时组织群众撤退,不要违背自然规律盲目与洪水抗争,否则不仅不能减少损失,还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四是要认真做好黄河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的修订工作。要立足现状,着眼各种复杂情况,科学分析,统筹兼顾,认真做好黄河防御洪水方案和黄河洪水调度方案的修订工作,特别是中下游三门峡、小浪底、故县、陆浑等水库的联调研究,要深入研究洪水规律,增强调度方案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水库综合效益。
五是要统一指挥,通力合作,科学决策,密切配合,团结抗洪。黄河流域防洪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正确处理好滩区防洪和黄河大堤防洪之间的关系。各地各部门要以黄河流域整体防洪安全的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在确保黄河大堤安全的前提下,防汛部门要适当考虑地方的利益,通过科学调度,尽量减少损失。
六是要加强气象、水文预报,密切监视汛情。黄河洪水预见期短,气象水文部门要加强雨水情的实时监测,做好滚动预报,及时为防洪调度和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要针对黄河水情和河道冲淤变化特点,进一步完善洪水预报方案和预报模型,提高预测预报精度。严格值班制度,汛期要做到24小时值班。
七是要组织好抢险队伍,备足抢险物料。黄河洪水和堤防的特点决定了黄河抢险任务重,难度大。各地要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进一步落实抢险物料和抢险队伍,要对抢险照明设施、通信、预警预报系统等进行妥善安排,确保万无一失。
八是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做好黄河水量调度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全流域水量的统一调度,科学调控干支流各大水库,强化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沿黄地区用水需求。(来源:中国水利报 记者:孙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