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由湖南湘西州委、州政府、国家民委民研中心共同举办的湘西州实施“退人还山”实验研究课题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民委副主任牟本理、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司司长吴忠、国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白津夫、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出版社副社长马文余、原国务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石山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湘西州委副书记曾震亚、中国科学院教授康晓光、国家民委民研中心主任刘宝明、原国家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国家民委民研中心副主任石玉钢、国家民委人事司副司长张湘冀、湘西州委常委兼统战部部长滕万翠、湘西州副州长胡章胜等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座谈会。

课题组组长、湘西州委副书记曾震亚作了题为《实施“退人还山” 建设湘西农村——湘西“退人还山”实验研究报告总说明》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退人还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一个来源于湘西新农村建设实践、服务于民族贫困山区农民的理论。三年的试验研究情况初步表明,退人还山符合山区的实际,遵循了自然法则和经济规律,是实现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双赢的有效途径,是贫困山区发展的新思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湘西模式。退人还山是贫困山区农民改变贫困命运的根本出路,是国家生态建设的治本之策,是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湘西州在西部地区和民族贫困山区具有代表性,成功地探索出湘西州的退人还山的路子,具有典型示范的意义。国家民委、中国科学院、湖南省湘西州委、州人民政府对退人还山试点、研究和报告撰写工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精心组织。经过三年不懈的研究和试点,退人还山理论逐步形成了共识,取得了初步成效。
牟本理对湘西州“退人还山”这一扶贫开发新模式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说,“退林还山”模式是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是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一种崭新模式。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贫困民族山区过去的扶贫开发方式、山区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和总结,与时俱进提出的综合措施,是实现贫困民族地区脱贫与生态双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探索。可以称之为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湘西模式”。我们要进一步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坚持下去,推广开来,对推动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退人还山,就是以退耕还林和西部开发为契机,对贫困山区农民实行分类安排,分步实施,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劳务输出、救济低保、移民搬迁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把多数人口逐步转移到城镇去学习、就业、发展,或就地就近转移劳动力从事非农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在稳定承包责任制政策和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对山林、田土进行有序的流转整合,调整产业结构,实行规模经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减轻人口对山林的压力,实现农民脱贫致富与山区生态建设的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