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云南省创新扶贫方式 培育产业做大 带动群众脱贫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13日   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省着眼于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创新扶贫方式,选准带动面广、辐射力强的特色产业,财政支持、信贷扶贫“双管齐下”,在贫困地区扶持一批龙头做强,培育产业做大,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不少贫困群众走上“造血强身”的自我发展之路。

    “十五”期间,全省共投入各类财政资金近20亿元,投放信贷扶贫资金74.53亿元,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80个扶贫重点县甘蔗、茶叶、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的面积超过2000万亩,新增约300万亩;核桃、板栗等被群众誉为“摇钱树”、“金果果”的经济林果面积超过1500万亩,新增400万亩。

    面对千头万绪的扶贫攻坚工作,云南省始终把支撑贫困农民增加收入的产业培植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在不断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创新扶贫方式,提高扶贫效益。以有偿贴息的办法在贫困地区扶龙头、强产业,以龙头和产业带动贫困群众,依靠自己的劳动脱贫增收成为扶贫攻坚新举措。由此,云南省加大了信贷扶贫的工作力度,扩大信贷规模,选择对贫困群众带动面广、辐射力强的龙头和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呈现出产业兴旺、群众增收的扶贫效应。大理州整合扶贫、支农等资金,支持发展茶、核桃、乳业、梅子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239个,年加工能力达172万吨,带动40万贫困农户增收。瑞丽市向2115户贫困群众提供310万元的扶贫贷款,扶持他们种植柠檬7750亩,仅2005年,户均柠檬收入达1300元。临沧放贷3000万元,支持云县茅粮酒厂新建年产6000吨木瓜酒生产线,当地2万多农户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下种植木瓜增加收入。

    在产业扶贫的支撑下,80个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103元增加到2005年的1537元,年均增加86.8元,年均增长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关链接
· 云南易地扶贫搬迁见成效
·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