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全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显政,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赵铁锤,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付建华、王树鹤、彭建勋出席会议。李毅中、王显政、赵铁锤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煤矿水害事故多发的原因,交流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经验,研究遏制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的措施;部署下一阶段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李毅中在讲话中要求,要坚定深入开展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的信心,抓紧抓实今年的矿井关闭工作。他分析了近来煤矿事故大幅上升的原因,主要是;1、已经关闭取缔的将近6000个煤矿之中,由于关闭不彻底,死灰复燃了一批;2、不具备颁证、持证条件的煤矿,由于审查把关不严,蒙混过关了一批;3、煤矿资源整合不规范,以“整合”为名将本应关闭的矿井保留了一批;4、监管不到位,非法采矿又滋生了一批。李毅中表示,当前煤矿安全领域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整顿关闭和源头治本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执法不严、工作不实”仍是煤矿安全工作的最大弊端。
李毅中强调,要加强国有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认真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当前要抓好的三项重点工作:(一)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负责制;(二)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三)做好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和井下定员工作,严防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
他强调,近日,安全监管总局、煤监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是就落实煤矿水害防治责任制、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煤矿水害预测预报制度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他希望大家要高度重视,从防范和查处非法超层越界开采、加强和改进技术管理、排查治理煤矿水害隐患等环节着手,切实做好汛期煤矿水害事故防范工作。他指出,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深入矿井,严密监管,把煤矿水害防治和煤矿安全生产其他各项工作,真正抓细,抓实,抓好。
王显政在会上表示煤矿水害防治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和全国安全生产的大局,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大意。他希望大家认清形势,落实责任,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努力遏制煤矿水害事故多发的势头,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王显政分析了造成当前煤矿水害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一是对煤矿水害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煤矿水文基础资料不清;二是防治措施不力,技术管理弱化;第三,非法开采、违章作业现象严重;第四,监督管理不到位。
就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王显政提出要求,一、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成熟做法,提高煤矿防治水害工作水平;二、深刻吸取煤矿水害事故教训,充分认识当前煤矿水害灾危害的严重性;三、落实煤矿水害防治各项措施,推进煤炭工业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赵铁锤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全国煤矿在水害防治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了当前煤矿水害防治面临的形势。赵铁锤指出,按照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的要求和总局党组的部署,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煤矿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措施,狠抓预测预报、科技攻关、治理整改三个环节,有效遏制煤矿水害事故,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下一步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1、明确煤矿水害防治工作责任,健全工作体系;2、完善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有关措施;3、加强科技攻关,提高煤矿水害防治技术水平;4、开展以煤矿水害防治为重点的隐患排查活动,严密防范煤矿水害事故;5、加强对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监管监察,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
会上,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武强和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王国君分别对广东梅州兴宁市大兴煤矿“8.7”特别重大透水事故和吉林省舒兰矿务局“8.19”特大透水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剖析了透水原因、分析认定过程,并针对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提出了防范措施。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事故调查司司长商登莹作了2005年以来全国煤矿水害事故原因分析的报告,总结了2005年以来煤矿水害事故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焦作煤业集团公司、河北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代表分别就企业、地方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经验发了言。
各产煤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人;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部分矿业集团(公司、矿务局)负责人;有关科研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全国总工会有关司室负责人和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负责人以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负责人出席会议。(张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