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信息产业部有关负责人谈治理信息服务领域乱收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19日   来源:信息产业部网站

    前几日,《人民邮电报》刊登了信息产业部将集中治理信息服务领域乱收费现象的相关报道,引起各方关注。为此记者专门走访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就专项活动的详细内容进行了采访。

    记者:目前,用户反映的信息服务领域乱收费现象很多,价格欺诈行为好像比较普遍。作为政府监管部门,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近几年来,我国SP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业务种类层出不穷,业务量和业务收入逐年上涨,这日渐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不断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通信需求,针对SP的管理手段也在逐步加强,但仍有部分企业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于不顾,在经营活动中存在一些价格欺诈、诱导诱骗消费、强行扣费等恶意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政府监管部门虽经多次整治,但仍时有反弹,部分地区有愈演愈烈之势,用户意见强烈,已成为电信业的突出问题,这些行为已严重损害了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电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据部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统计,用户对信息服务类的投诉反映日渐强烈。2005年,用户对信息服务类增值业务的申诉呈持续上升趋势,占总申诉量的33.3%,其中二季度比一季度上升88.8%,三季度比二季度上升27.1%,四季度比三季度上升43.5%。在2006年一季度,用户投诉的相关统计数据又进一步表明,通信质量方面的申诉同比下降1.8%,计费、收费方面的申诉却同比上升186.7%,而且主要集中在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诱导或诱骗消费、收费欠透明等几方面;今年两会期间,SP的多收费、乱收费等问题已经引起全国两会代表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联名提案,对当前实行的基础电信企业为SP企业代收费用的做法提出了置疑,要求彻底整顿电信服务乱收费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要求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净化移动信息服务市场的消费环境,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最近,有关媒体和互联网对SP的收费问题也特别关注。广大网民纷纷参与评论,多种方式表达了对基础电信企业和SP企业在短信息服务收费方面的不满,普遍认为基础电信企业和SP企业协同骗取用户的钱财,且收费过程欠透明。国内一主要媒体对网民关于SP多收费、乱收费问题的评论进行了收集和摘报。王部长非常重视,做出重要批示:认为SP问题已经"严重损害企业国有形象,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有悖于执政为民、监管为民的理念",要求"针对此类问题抓紧研究更为有效、更严厉的措施,对基础运营、增值业务和代理商都要加强监管。

    记者:信息服务市场中存在的不规范资费和收费行为主要有哪些?

    答:据我们初步掌握的情况,主要以下表现形式:

    一是明码标价不规范问题。比如移动信息服务企业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进行短信竞猜、点播歌曲、下载铃声时,不明示价格,或者不明示全部价格。

    二是通过虚假宣传,诱导用户消费问题。比如企业使用“免费使用”“ 三天免费试用”或其他手段,诱导用户使用,但实际上却不履行宣传承诺,欺骗用户。

    三是强行订制问题。企业利用管理和技术上的漏洞,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给用户订制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强行扣费。

    四是反向订制问题。企业向用户发送诱惑性内容的短信,诱骗用户回复而产生订购关系,反向给用户订制业务。如乔装成朋友发出问候,提出交友或发布中奖信息,甚至群发一些不文明的语言,一旦用户回复即给用户订制了某项包月服务。

    五是未事先向用户请求确认问题。在提供包月类、订阅类短信服务时,没有事先向用户请求确认;或者请求确认时,确认消息中未包括收费标准;或者向用户请求确认时,虽然用户没有确认反馈,但也视用户订制了相关服务。

    六是取消困难问题。用户发现被订制了业务,或对订制的业务不感兴趣,发送取消代码或打电话要求取消,移动信息服务业务企业在退定程序上设置壁垒,甚至反复多次取消不掉,造成用户继续被收取费用。

    记者:是啊,不规范的资费和收费行为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政府会有何措施?

    答:企业的这些违规行为已经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鉴于此,部决定从2006年6月份开始,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专项活动。通过开展专项活动,一方面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让消费者放心的消费环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扭转行业形象,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探索电信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从源头上杜绝各种欺诈行为。

    记者:基础运营企业应该如何参加到这个活动中并发挥主要作用?

    答:对于SP的管理,政府监管部门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采取更为严厉措施,予以监管,但是基础电信企业的作用同样重要。只有基础电信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从接入和收费的环节上来制约违规的SP企业,才能真正达到净化移动信息服务市场的消费环境的目的,这也是此次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这次我们在文件中特别强调"谁接入谁负责",就是为明确基础电信企业的责任,SP出了问题,为其提供接入服务的基础企业也要负责,承担责任。各电信企业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加强对移动信息服务企业的管理,促进其经营规范化,进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要结合自身特点,根据专项活动的总体部署,制订本公司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开展此次专项活动,要逐步建立电信资费监管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移动信息服务企业的管理,对违规的移动信息服务企业要严肃处理;建立移动信息服务企业的诚信体系,公布违规企业名单,让社会各界共同监督。

    记者:全行业开展这种歼灭战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才能搞好治理,收到实效呢?

    答:要充分认识到此次专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通信管理局要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认识到移动信息服务业务收费问题的严重性,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监管,对违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彻底根治这个突出问题。要明确此次专项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要将开展此次专项活动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结合起来,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监管为民,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通过开展此次专项活动,要严厉打击恶意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价格违规行为,研究和完善综合治理的措施,净化移动信息服务市场的消费环境,倡导"依法经营、诚信服务"的行业风尚,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电信资费监管长效机制,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移动信息服务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要建立领导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重点抓,要切实负起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抓住重点,做好各项工作。这次专项活动中,我们将从业务宣传、订制流程、收费环节、用户投诉等环节着手,重点整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诱导或欺骗用户消费、强行订制并扣费等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经营行为。

    记者:专项活动的工作具体应怎样展开?

    答:应该分步骤推进。

    (一)6至8月,摸清现有情况,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各通信管理局要重点做好此项工作,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领域的移动信息服务业务(包括:短信息、WAP、GPRS、CDMA1x,IVR等业务),从业务宣传、定制流程、收费环节以及用户投诉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了解,各通信管理局要监督本辖区的各基础电信企业,进一步加强对已经上线的SP业务的监督检查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做。

    (二)7-8月,研究并完善政策,全面深入贯彻。我们要听取社会各界的反映,集思广益,让人民群众来出谋划策。真正制定出既保护消费者利益,又适应行业发展的管理措施。与此同时,各通信管理局和电信企业也要从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提出和制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适应行业发展的管理措施。

    (三)9-11月,组织专项检查工作。各通信管理局要集中力量,严肃查处一批恶意侵害消费者利益的案例,要紧抓不放,一查到底,公开曝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各电信企业要加强对用户投诉的解决力度,对普遍性问题要全面解决,不能仅解决投诉的个案用户。通过此次专项活动,要减少目前高居不下的针对SP资费问题的用户投诉。

    (四)12月,通报总结阶段。我部将总结通报全国的总体情况,包括对专项活动组织情况、案件查处情况、政策制度情况和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进行总结通报,对诚信服务的电信企业要予以表扬,对走过场、应付了事的企业要点名批评,对严重违规和恶意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企业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绝不姑息迁就。

    (五)加强宣传工作,畅通用户举报渠道。这项工作是贯穿整个活动全过程的。各通信管理局也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公开报道开展此次专项活动的消息,广泛宣传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将电信资费政策和信息交给群众,增强资费政策的透明度。要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披露SP违规行为的表现形式,曝光典型案例。我们就是要发挥各方力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宣传,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总之,我们要通过开展此次专项活动,逐步建立起电信资费监管的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有针对性的规范性文件,堵塞政策和制度上的漏洞;要实现联合监管,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跨地区案例的移送处理制度,完善查处工作的联动机制,不给违规企业以可乘之机;要密切联系群众,方便群众举报,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对群众的投诉举报有回音、有着落;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强舆论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作用,曝光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造良好消费环境,促进通信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 信息产业部决定:专项治理移动信息服务资费收费
· 我国6月开始专项治理六类移动信息服务价格欺诈
· 今年信息产业部将在三方面集中治理信息服务市场
· 信息产业部:一季度电信用户申诉中信息服务居首
· 信息产业部规范短信息服务公布违规信息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