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甘肃省国有粮企改革见成效“三老”问题基本解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6月20日   来源:新华网甘肃频道

    甘肃日报讯(记者王朝霞)甘肃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老账、老粮、老人“三老”问题基本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近四成职工置换了身份,部分企业走上了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发展路子。

    省委、省政府把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作为“四加一”改革的重点之一,各级粮食部门把今年确定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年,各县区有序推进改革。目前,国有粮食企业“三老”问题得以逐一破解,省上确认的23亿多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亏损已经挂账,并从企业剥离;高价位“老粮”价差补助5000万元,由企业包干销售,全省剩余的1.6亿公斤陈化粮经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批复,全部定向竞价销售;省上对“老人”的专项补助资金规模已报请国家批准,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了1.5亿元,目前已下拨到市州1.1亿元。

    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对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分流安置办法,各市县在省上专项补助的基础上,积极变现资产,置换职工身份。金昌、嘉峪关市的848名职工已全部置换身份,兰州市70%以上的职工置换了身份。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补贴20万元解决了国有粮食企业改制资金不足的问题,县粮食局通过资产变现和银行贷款筹资143万元,实现了职工身份全员置换。目前,全省1.5万名职工置换了身份,占职工总数的42.2%。

    全省10%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改制,一些新组建的企业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需要,从传统的“收原粮、卖原粮”的单一经营方式,向粮食生产和加工转化领域延伸,实现了产业化经营。靖远国有粮食企业以神农米业公司为龙头,采取包种子、包收购的方式,减少农民种植风险,开展稻谷生产、收购和加工一体化经营,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相关链接
· 黑龙江粮食局与甘肃粮食局签订粮食产销合作协议
· 甘肃省实施科技增粮行动计划 年增产值超过亿元
· 甘肃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促进了农民增收
· 甘肃采取科学方法种田 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