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贵州省全省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十五”期贵州省农村水电的发展,表彰“十五”期全省农村水电行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科学谋划“十一五”期全省农村水电发展目标,部署2006年农村水电各项工作计划。贵州省水利厅、省人事厅、省发改委等单位的1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指出:“十五”期间,全省水利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促进三个转变,坚持四个结合”和努力实现“七个重点突破”的贵州省水利工作新思路,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不畏艰难,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五”全省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任务,有力地促进了贵州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据统计,“十五”期间,全省新建成农村水电站90座,新增总装机容量30.43万千瓦,超额完成计划的50%;农村水电累计年发电量217.58亿千瓦时,超额完成计划的82%。目前,全省中小水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55.9万千瓦,在建中小水电站127处,总装机容量127.3万千瓦。全省共建成水电农村电气化县13个和5个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新增通电村134个,新增通电户28.17万户,解决了112万人口用电问题,农村年用电量增加24亿千瓦时。农村水电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38.6亿元。
“十五”期农村水电建设不但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实力,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据测算,贵州省近年来小水电发电量折合燃煤发电,相当于每年少消耗458.4万吨标准煤,减少1375万立方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全省有80万人口利用农村水电实现了“以电代柴”,有效地保护了森林面积和生态环境。
农村水电的发展还为贵州省实施“西电东送”后省内的电力电量平衡发挥了互补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力供求矛盾。
会议强调,“十一五”期,贵州省农村水电建设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下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根据“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贵州省农村水电的数量和质量将得到全面提升,五年间将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万千瓦以上,争取建设一批小康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扩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项目建设,实施水电增收解困工程和建设一批中小河流农村水电集中连片开发示范区。因此,要坚持走农村水电与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道路,坚持农村水电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重点要抓好六方面的工作:
1、依法做好农村水电发展战略布局和规划工作。组织制定河流开发、电网建设改造、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等规划。
2、加强涉水发电公共事务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能资源开发许可、水能资源使用权管理、水电开发经济补偿、水电开发生态与环境补偿等制度,实现水能资源的统一管理。
3、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水电开发建设经营许可和准入制度,加强水电站安全监督和发供电安全生产管理,杜绝“四无”电站的产生。
4、建立和完善农村水电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落实农村水电站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
5、建立和完善农村水电资源、产品、设计、建设、设备市场,为农村水电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6、加强农村水电行业的信息收集、调查、评价、公布制度,及时掌握农村水电行业发展、资源利用等情况,为社会和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全省水利系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新增中小水电装机10万千瓦,农村水电年发电量42亿千瓦时的地方电力建设任务,为如期完成贵州省农村水电“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实现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
贵州省水利厅、省人事厅、省发改委等单位的领导在会上发言,并为获得“十五”期贵州省农村水电行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