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海关分别与兰州海关、西安海关联合举行区域通关推介会,分别签订了区域通关合作备忘录,并就优化跨关区转关模式和实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达成合作协议。会上,青岛海关推出了便利甘肃、陕西企业在山东口岸通关的八项措施。这是沿黄河地区海关首次进行跨关区通关合作。
据悉,同处黄河流域的山东、甘肃、陕西三省在外经贸活动中联系紧密。2004至2006年,甘肃、陕西两省企业在青岛关区共计进出口货物货值22亿美元。为了进一步推动三地经济合作,提高中西部企业国际竞争力,三地海关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进出口的需要,由青岛海关牵头积极开展跨关区通关协作。本次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主要体现了两方面的合作,一是进一步简化和规范跨关区转关手续;二是启用“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使内陆企业在内地海关报关,在青岛口岸办理验放,变“两次报关、两次验放”为“一次报关、一次验放”。跨关区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由于关区设置给企业通关带来的不便,加快了不同关区之间的物流速度,有效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提高了通关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域通关效率,青岛海关还推出了八条措施方便内陆两省企业在山东口岸进出口。这八条措施包括:将区域通关模式适用范围拓展到陕西、甘肃两省所有进出口企业;最大限度地简化口岸通关手续,实现无障碍转关作业;企业进出口货物实行提前申报,口岸核放;对内地海关确认的守法诚信企业,青岛海关实行便捷通关;建立通关咨询协调中心,设立区域通关专用窗口和闸口专用通道,企业通关实行优先申报、优先接单和优先验放;实行“5+2”工作制;提供舱单信息查询支持,实现信息共享;与企业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营造良好进出口环境。
甘肃、陕西两省领导在推介会上指出,区域通关合作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市场要素的合理配置,对发挥东部沿海省份带动辐射作用,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青岛海关关长李书玉表示,这次推介活动,是青岛海关促进山东口岸与沿黄河九省市外向型经济联系的一个开端。海关主动顺应经济发展和现代物流需求,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的做法,是对海关传统通关作业模式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将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划形成的障碍,形成监管合力,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青岛港在推介会上介绍了世界码头的建设成果和优惠服务措施,并表示以三地海关加强区域通关合作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海运物流,提升港口竞争优势,与沿黄河流域企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