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气候观测系统基本完成顶层设计 进入示范阶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14日   来源:气象局网站

    经过几年大量细致的基础工作,中国气候观测系统(简称CCOS)目前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正转向细化设计方案、进入实施示范阶段。如何将中国气候观测系统设计的宏伟规划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推动完成从科学设计到应用型业务化平台建设,7月12—13日,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牵头,来自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国家环保总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局环境预测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联合设计专家组代表在北京就CCOS总体实施方案及下一步走向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CCOS源起于2002年召开的中国气候大会。当时,为加强国内与气候系统观测相关的各业务观测系统的协调发展,避免力量分散和重复建设,大会通过了由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中国委员会提交的《中国气候系统观测计划》。为此专门成立的跨部门专家联合设计组于2003年3月启动了《中国气候观测系统总体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据联合设计专家组组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介绍,发展CCOS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通过更好地收集、更仔细地分析和更有效地分发我国现有的大气、海洋、陆地、生态观测资料,通过改进和集成这些与气候系统观测有关的已有观测系统,增强各部门的资料获取与信息管理能力,发展多部门集成、统一、规范的我国气候系统观测综合体系与信息共享平台,以真正满足国家对于气候系统研究和服务的需求。

    据了解,CCOS建设正按照统一规划、联合设计、分步建设、分部门实施的原则推进,目前第一个阶段即计划设计阶段工作已进入后期,今年将实施CCOS示范关键区观测网的设计研究,包括已确定的16个关键区中青藏高原陆面观测区、沙漠陆面观测区、川滇综合生态观测区、洞庭和鄱阳两湖水系生态观测区以及锡林郭勒盟草原观测区等5个重点观测区域的站网考察、调研和观测布局科学性与合理性预研究;今年还将正式出版《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

    对于这项多部门、跨行业的合作计划,科技部基础司叶玉江副司长给予了较高评价。他认为,CCOS工作为当前过于薄弱的、带有公共性质、对行业和学科发展起基础性支撑作用的科学研究带来起色。叶玉江透露,科技部及有关部委正在调整相关政策,以鼓励更多的像CCOS这样利国利民的合作计划推进和实施,从而真正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科研能力。(中国气象报 李丹)

 
 
 相关链接
· 卫生和气象部门建合作机制推进公共卫生气象工作
· 气象局发布6月天气气候事件和未来天气气候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