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山东将建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的本地畜禽种业体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18日   来源:大众日报

    “现在我省畜禽品种70%以上是从国外引进的,‘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实现从引进到自主培育的转变,让本地优良品种唱主角!”7月17日上午,山东省畜牧办生产科技处处长唐建俊这样对记者说。

    据了解,多年来,山东省平均每年都要花费3000万-4000万美元从国外引进畜禽品种,引进奶牛高峰时一年曾支付8000万美元外汇,耗资惊人。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外,繁殖力更好的曾祖代品种引不进来,引进的祖代、父代家禽,有效生产周期只有500天左右,只能再次引进,陷入“引进—退化—再引进”的恶性循环。

    唐建俊表示,山东省畜禽产品资源丰富,仅地方优良品种就有32个,而且种畜禽数量大,其中肉鸡祖代鸡品种占全国总量的1/3。此外,山东省的地方禽类品种特性突出,如莱芜猪、鲁西黄牛等,都以繁殖率高、肉质好著称。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畜牧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将把加快推进畜禽良种选育作为工作重中之重,逐步建立起与现代畜牧业生产相适应的本地畜禽种业体系。围绕畜禽品种布局,确定科学的育种计划,将生猪、家禽育种作为工作重点,并将肉兔、水貂等纳入育种计划。同时,搞好畜禽品种资源的调查评价,摸清地方良种种质特性资料;加强畜禽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进一步搞好地方畜禽品种的选育提高;强化育种配套技术的研究组装,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加快其推广应用步伐。

    据介绍,‘十五’期间,山东省先后培育出畜禽新品种(系)20多个,其中有13个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争取“十一五”期间,再有20个畜禽新品种(系)通过国家审定。(实习生 闫妍 记者 姜言明)

 
 
 相关链接
· 农业部公告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 农业部将在黑龙江省开展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试点
·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的“畜禽遗传资源体细胞库”
· 我国畜禽重大疫病新型疫苗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 关注立法:我国将依法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