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陕西省政府在西安召开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座谈会,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袁纯清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朱静芝主持会议。袁纯清强调,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陕南突破发展的时代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找准方向,明确重点,齐心协力,团结奋进,为实现陕南突破发展而努力奋斗。
陕南的发展一直牵动着省委、省政府,积数十年,历届领导班子都在思考、探索、总结,提出了每个阶段的发展思路,保证了陕南今天的长足发展。“十一五”开局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和着力推进陕南的突破发展。近期,袁纯清先后和洪峰、朱静芝一起,带领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利用六七天时间,分别到汉中、商洛、安康三市进行调查研究。7月19日,省政府还听取了省级有关部门和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对陕南突破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开好这次工作座谈会做了充分准备。
袁纯清在讲话中指出,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在陕南;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难点在陕南;落实发展第一要务,焦点在陕南。实现陕南突破发展,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客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利用当前交通“瓶颈”制约相对缓解、绿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的有利条件,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共同推动陕南的突破发展。
袁纯清指出,陕南突破发展必须立足于富民,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殷实一点;必须立足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必须立足于实现市本级财政收入和市带动县域发展能力的提高。陕南突破发展要害在绿色,根本在产业,关键在规模。其基本方针是依托山水,重在富民,多元化发展,规模化做大,标准化提升,产业化推进,生态化保证。要做到这些,就要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项目、对外开放五个方面实现突破。思想观念的突破,实质上是一种跨越和飞跃,就是要攻坚克难,敢想、敢闯、敢干,敢于做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敢于做前任领导没有做过的事情,敢于去发展产业经济、工业经济、规模经济和开放经济。基础设施的突破,是陕南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基本前提,主要是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的建设,加大汉江、丹江的治理和水电开发力度,进一步突破交通和水利“瓶颈”制约。产业的突破是陕南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要借助最具优势的资源,发展大产业,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促进从优势资源到优势主导产业的升级。要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实现农户种养业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按照一县一业的要求,把县域内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在市一级重点抓好水(火)电开发、装备制造、现代中药、食品加工、生态旅游、矿产开发等主导产业。项目的突破是陕南突破发展的载体,一方面是继续抓好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另一方面要筛选出资源覆盖面广、产业链条长、广普性好的产业化项目,在国家和省上的支持下,尽快启动,创造新的契机。陕南的突破发展,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开放的程度。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深山大川,融入到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经济圈,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圈,以武汉为重要节点的长江中下游经济带,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水平,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
袁纯清强调,陕南是我省也是全国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库,又是“一江清水送北京”的水源地,要切实把环保放在比发展更为重要的位置来抓,用发展的方法解决环境治理问题。矿业开发中要关小治乱,科学论证,慎重决策,保护好山体、植被、水源和矿产资源。水质保护是陕南环保的头等大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基本责任,必须千方百计确保南水北调水质要求。
袁纯清提出,进一步加强对陕南突破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以省长为组长的陕南突破发展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促进陕南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交通、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袁纯清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力戒官僚主义,力戒心浮气躁,力戒夸夸其谈,心里想的,嘴上说的,手中干的,都是有利于陕南发展的事。要狠抓落实,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出步子,到群众中去,到工作第一线去,到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去,了解情况,解决新问题。
朱静芝在总结时要求各地各部门深化认识,强化措施,搞好领导、资金,项目、招商四个统筹,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
汉中、安康、商洛三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和省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在会上发言。(记者 苏辉 实习生 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