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海关实行区域通关改革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7月27日   来源:海关总署网站

    在重庆海关申报,在上海海关提货,对于中西部的进出口企业来说,可能是个梦想,但区域通关改革把他们的梦想变成现实。

    笔者从今天在大连召开的区域通关改革阶段总结暨推广工作会议上获悉,海关实行区域通关改革半年多来,已经形成沿海与内地、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多点联动,海陆空全方位便捷、快速通关的良好局面。

    去年下半年,海关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率先推行以“3+1”模式为主要特征的区域通关改革,即规范和简化转关监管,实行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方式,积极推进“粤港澳跨境快速通关”方式,并积极探索区域性的虚拟集中审单作业模式。

    区域通关改革以企业选择为基础,实现了提前申报转关的自动审核、自动放行,促进了应转尽转。截至今年5月底,仅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4个试点海关,采用“规范和简化转关运输监管”新模式办理的跨关区进口转关货物就有43万批。

    区域通关改革推动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方式,具有良好守法记录的A类进出口企业可在属地海关报关,海关放行后直接在口岸提货或装货,并可以自主选择运输工具、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试点实践表明,“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方式基本实现了“当天申报、当天验放”的通关目标,一些海关对无需查验的货物实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方式的通关时间甚至仅为30分钟,而此前通关时间一般需要1—1.5个工作日。

    作为区域通关改革的重要内容,跨境快速通关方式是以跨关区快速通关为基础,以载货清单数据提前电子申报、公路口岸海关实行卡口自动核放系统、跨境运输车辆安装GPS和电子关锁为前提条件,对粤港澳之间进出口货物实现跨境快速通关、内地直属海关之间快速转关和隶属海关之间快速分流的一种通关模式。今年5月,深圳海关率先在皇岗口岸与华南国际物流中心之间启动了绿色通道,正式试运行跨境快速通关模式,这标志着跨境快速通关模式已经从探索阶段走向实际操作阶段。

    海关总署副署长龚正表示,区域通关改革有利于发挥海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独特优势。实践证明,成功推行区域通关改革试点,激活了口岸海关与内陆海关两种资源的比较优势,推动实现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无缝监管”链接和“无障碍通关”,加快了口岸分流进出口货物的速度,顺应了区域产业链、物流链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据悉,海关将进一步推广区域通关改革,区域通关改革措施将适用到所有具有良好守法记录、信誉好的A类企业,属地海关可自由选择与任一口岸海关结对,并适用到所有海关业务现场。

    当前,区域通关改革推广的区域重点是,从长三角地区扩展到长江流域,从广东省内扩展到广西、海南等省区;从京津地区扩展到环渤海地区;同时增加东北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陇海线和新欧亚大陆桥沿线。  

 
 
 相关链接
· 海峡西岸经济区域通关改革试点7月1日起全面启动
· 深圳海关正式启动“分类通关制度”
· 广东黄埔海关推出多项新措施促进粤港通关顺畅
· 南昌海关推出“长珠闽”跨关区通关模式
· 陇海兰新沿线七海关实施新通关模式
· 宁波190家诚信企业享受出口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