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首期开展的12个项目日前进入实施阶段,这是继新疆、内蒙古等地之后,国内又一次较大规模的矿调工作。
由于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带,省域面积较大,地表土层覆盖较厚、有效的野外工作时间相对较短以及国家投资不足等原因,与其他省份相比,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为实现地质找矿新的突破,黑龙江省决定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该项工作调查面积6万平方千米,完成1:5万图幅185幅,覆盖黑龙江省德尔布干、呼玛—西林、张广才岭、饶河—延吉等重要成矿区带。首期开展的12个项目主要部署在金、铜等多金属重点成矿区带的重点地段上,预计2007年底结束,有望实现找矿突破。
据悉,该项目是在去年9月正式立项,今年2月,省财政厅和省国土资源厅联合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对首期拟开展的12个工作区内的各种地质资料进行了收集和初步研究、分析,并召开了由省内外专家和行业管理人员参加的座谈会,把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总框架及各相关专业的需求等作为切入点,讨论研究了1:5万矿调工作的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项目领导小组”按照6年规划进行了总体安排和部署,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对首期28个图幅的12个项目进行公开招标,从中优选出11家中标单位,对其项目设计进行了评审。
黑龙江省这次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对地质工作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