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北京市首次召开国际友好城市工作会议。全国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北京副市长陆昊、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回顾了27年来北京市开展友城工作的情况,总结了工作经验与不足,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设想与措施。
陈昊苏在讲话中说,新形势下的友城工作要树立大局观,强调开放性、服务性,以发展中国家为立足点,以周边国家为着力点,以多边国际合作为拓展点,为中央总体外交的全局服务,为祖国建设的全局服务,为世界和平的全局服务。李辉就地方外事工作如何为中央总体外交服务提出了要求。
陆昊说,要充分理解新形势下做好友城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以友好城市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城市间交往与合作,是北京市地方外事工作的重要载体,是贯彻地方外事为中央外交全局服务,体现首都外事特色的内在要求,是本市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资源。对于新形势下的友城工作,陆昊要求,要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中央外交全局需要,服从和服务于首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需要的指导思想,建立规模适当的友城体系,进一步明确友城工作目标,更加注重友城交往实效;要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制定工作意见,确立交往规则,开展友城调研,建立向中央外事部门定期报告的相关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友城格局,把友城工作与年度出访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和完善友城工作。
据悉,北京市自1979年开展友城工作以来,已与世界上的33个国家的37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友城工作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建立关系到开展合作,实现了质的飞跃,开辟了广泛的对外交流渠道,加深了城市及市民间的友谊,树立了首都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了北京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记者 周暹 实习生 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