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围绕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使全省企事业单位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能力明显增强。
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云南省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把知识产权工作融入到科研、开发、生产和经营各个环节,积极推进专利的创造、实施和产业化,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专利信息数据库建设、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产出和实施4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仅2000年至2004年我省实施的2046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就有1381件,提高了重点产业的竞争能力。
围绕“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企业集团”的目标,通过知识产权试点工作的推动,云南省重点扶持的30户大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在两年试点中,30户企业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大幅增长,累计申请专利387件,占同期全省企业专利申请总量的40.6%,与试点前相比年均增长68.3%;与专利相关的技术和产品的销售收入累计达到63.7亿元,利税11.1亿元,年均增长22.5%和26.1%。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昆明钢铁集团公司等10户工业企业的专利技术实施率普遍高于50%,部分企业达到了80%以上。云南省列入国家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等4项专利技术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两年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实施能力明显增强。据对198户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的112项专利技术项目统计,专利产品销售额达5.81亿元,创利税9572万元,创外汇701万美元。昆明船舶设备集团公司实施“烟草切丝机”专利技术项目,产品累计销售额超亿元;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白药气雾剂及其制备方法”等主要专利技术实施产业化,产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
在科研院所、高校专利成果与市场的结合上我省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去年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申请量达到277件,授权量达145件;今年上半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13件和92件,占去年全年总量的77%和63.4%。据不完全统计,省属17个科研院所累计实施专利53项,共创产值约1.2亿元,利税80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