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我市特大旱灾及抗旱救灾工作情况的通报
(2006年8月13日)
今年入夏以来,我市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带领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旱救灾,军民团结战斗,把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关于特大干旱灾害情况
截至8月13日,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市)不同程度受旱,农作物受旱面积1905.3万亩,其中重旱897.8万亩、干枯388.4万亩;有2/3的乡镇(街道)出现供水困难,有746.53万人、684.32万头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4.6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7.7亿元。今年旱灾的主要特点:一是露头早,持续时间长。常年“七下八上”的伏旱,今年7月初就已露头,比历史同期提早10-15天。夏旱连伏旱造成我市大部分地区总旱日数超过50天,部分地区长达70天。二是降水少,高温强度大。夏旱期间,我市东北部地区较常年同期降雨偏少九成左右,气温偏高1.3-2.1℃,雨量之少、高温持续时间之长和强度之大均为历史同期极值。伏旱期间,我市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同期降雨偏少六成以上,合川、北碚等地偏少九成;气温偏高2-3℃,高温日数、暑热日数及酷暑日数均为有正式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之最。三是水源缺,土壤失墒快。大江大河水位大幅度低于常年同期水位,全市有2/3的溪河断流,265座水库水位降至死水位,471座水库、2.87万口山坪塘、8119眼机电井干涸。全市80%的土壤表层已出现严重干旱状况,35%的土壤20厘米以下的土层失水,水田龟裂。四是范围广,危害特别重。夏旱连伏旱造成我市所有区县(自治县、市)受灾。干旱导致渝东北地区部分水稻、红苕不能栽植,严重影响水稻、玉米扬花抽穗,致使千粒重下降,花生、烤烟、蔬菜等出现藤叶萎蔫甚至枯死,水果裂果、落果现象比较突出,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重旱地区人畜饮水困难,部分农户要到1公里以外挑水吃。全市发生森林火灾72起,所有水库的配套电站均已停止发电。
二、关于前段时间抗旱救灾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重庆的旱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对我市抗旱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派出工作组亲临我市帮助指导抗旱救灾。市委、市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对全市抗旱救灾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并紧急调集抗旱救灾资金1.64亿元,派出25个工作组,帮助重旱地区抗御旱灾。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等市领导多次亲临一线指导抗旱。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驻渝部队、武警官兵,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以昂扬的精神状态,群策群力,战天斗地,及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积极组织各种资源投入抗旱救灾。旱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抗旱保饮水、抗旱防疫病、抗旱防火灾、抗旱夺丰收的“四抗”工作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了抗旱救灾工作。
(一)抗旱保饮水
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解决旱区人畜饮水困难摆在抗旱救灾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计确保人畜饮水。大力实施“挖井找水”工程,开挖机电井28945眼。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送水活动。全市有27个区县(自治县、市)开展了向饮水困难群众送水活动,每天投入抗旱的人力达580.75万人、机动送水车8682辆,已累计送水45.85万辆次,解决了366.57万人、304.97万头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
(二)抗旱防疫病
积极开辟清洁水源,加强水源消毒和水质监测,把好取水、运水、分水各个环节的“卫生关”。加强旱期食品卫生监管,开展消毒、杀虫和灭鼠工作,消除了卫生防疫隐患。对户外高温环境工作人员作业时段进行了适当调整,强化了公共场所防暑降温,积极开展中暑人员紧急救治工作。全市共派出卫生防疫小分队919支,紧急出动卫生人员4861人,救治暑热伤病人员4076人次,发放防暑宣传资料102.76万份,投放消杀药品、器械价值138.33万元,消毒面积1196万平方米。
(三)抗旱防火灾
强化防火知识宣传教育,严令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野外烧荒,严禁一切野外用火,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度,深入开展森林火险隐患排查工作,清理林区闲散人员和痴、呆、精神病等危险人员,并加大了对重点林区的监测巡查密度。全市紧急组织调运了5000枚灭火弹,成功组织广大军民扑救了数十起森林火灾。同时,进一步加强社会消防监督检查,全面强化执勤备战措施,及时发现和整治各种火险隐患,有效遏制并及时扑灭了城镇火灾。
(四)抗旱夺丰收
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化学、人工影响天气等措施开展农业抗旱工作,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力度,千方百计抗旱保墒、保苗、保产。干旱期间,全市投入机动抗旱设备31.78万台(套)、机电泵站11946个,抽水2.91亿立方米;实施人工增雨作业42次,发射火箭弹461枚、人雨弹14650发,人工增雨1.6亿立方米,灌溉农田571.1万亩,部署种植晚秋作物450万亩。
同时,积极做好抗旱油电气能源调节、物价监测调控、维护社会秩序和防大汛等相关工作。目前,旱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正常。
三、关于当前一个时期的抗旱救灾工作
据市气象部门测报,全市晴热高温天气将持续到8月下旬,旱情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发扬连续作战、不怕困难的精神,切实抓好抗御伏旱工作,努力打赢抗旱减灾战役,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全力以赴,确保旱区人畜饮水
要把确保旱区群众的生活用水作为抗旱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搞好向严重缺水地区的运水送水工作,各缺水地区要想方设法筹集运水设备,以抗旱服务组织为主力深入开展送水活动。水利、地勘部门要加大挖井找水力度,抓紧建设、修复应急水源工程,进一步开辟清洁水源。各对口扶贫集团、库区对口支援单位要主动为旱区抽水、送水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各地要成立用水协调工作组,加强对生活用水的指导与协调,抓好水质监测,全面、及时为饮水困难群众送水,宣传普及饮水卫生知识,确保用水安全。要有效防止和及时处置水事纠纷,维护好用水秩序,确保用水和谐。
(二)严防死守,抓好城乡防火工作
各地要按照全市森林防火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切实落实森林防火责任,组织干部群众全面监测巡查,严防死守,消除隐患,禁止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野外烧荒,严禁一切野外用火。要严肃处理火灾责任人员,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增强全民防火意识。抓紧落实一批森林火灾扑救设施,一旦发生火警,要及时启动森林防火预案,加强对火灾扑救工作的组织领导,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同时,要高度重视和警惕城镇火灾,进一步落实消防责任,防止发生城镇火灾事故。
(三)精心组织,落实生产自救措施
要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切实加强在地粮经作物的管理,千方百计保住经果林。要大力调整晚秋生产种植结构,扩大高效作物种植规模,做到晚秋生产种植面积到位、技术措施到位、后勤服务到位和产后开发到位。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努力拓宽务工渠道,推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或就地转移,增加创收门路,弥补旱灾损失,确保农民增收。人工降雨机构要保持临战状态,不失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四)以人为本,关心困难群众生活
要切实关心农村贫困群众和城市低保人员的生活,确保困难群众旱期生活正常。对当前因灾缺粮生活困难的农户,要千方百计保证他们的基本口粮。要高度关注野外高温作业、城市低保人员和病人、老人等人群的防暑降温工作,及时为他们提供防暑药品和必要的生活帮助。要积极组织菜源,加大调节力度,畅通绿色通道,保证城市居民蔬菜供应。要培育和弘扬互助友爱精神,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全面开展“救灾济困一日捐”活动,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发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一定能够战胜特大干旱灾害,夺取抗旱救灾的最后胜利。